張勇表示,過去這一年,阿里巴巴迎來了第20個周年。阿里巴巴的20年,得益于中國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高速演進,得益于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阿里巴巴和社會的發展同頻共振,同呼吸共命運。20年來,阿里巴巴也一直在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做準備。到今天,公司已經形成覆蓋商業、金融、物流、云計算大數據等的數字經濟體,也因為這樣的大發展,帶來了覆蓋全球數億消費者、數千萬商家、服務商和合作伙伴的立體生態。一路以來,阿里不僅在互聯網中構建起全新的商業世界,也在努力幫助實體經濟的各個產業全面擁抱數字化,實現兩者的融合創新。我們從作為全球電子商務的“水電煤”,正成為各行各業走向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張勇也坦言疫情讓阿里對“基礎設施”這幾個字,有了更真實而深刻的理解。疫情中,阿里巴巴充分利用自身的商業、金融、物流、云計算等數字化基礎設施,參與到全球抗擊疫情、保障民生、恢復經濟的行動中。阿里巴巴過去20年的成長,感恩于這個社會、感恩于這個時代。而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夠為解決社會的共同問題,推動時代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疫情帶來的挑戰為公司提供了全面回報社會的機會,這是他們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據悉,突如起來的疫情下,阿里巴巴依然完成了五年前既定的戰略目標,實現了本財年1萬億美元的交易總額。相對于如今超6萬億美元的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萬億美元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張勇也在信中給出了阿里的下一個目標,即服務中國10億消費者,在阿里平臺上實現人民幣10萬億元的消費規模,并基于此全面走向全球化,希望在未來五年內盡早完成這一目標。
張勇認為,競爭讓阿里巴巴成為造風者,但阿里巴巴發展的動力并不來源于競爭。他說:“阿里巴巴的終極目標,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變阿里巴巴的能力為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為整個社會進步的動力。”
張勇還表示,在更長時間內,阿里巴巴希望到2036年,能夠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超過1000萬中小企業盈利。面向未來實現這些戰略目標,阿里巴巴將繼續堅持“全球化、內需、云計算大數據”三大戰略——全球化是長期之戰,內需是基石之戰,云計算大數據是未來之戰。
股東信的最后,張勇直言:“阿里巴巴的20年,也是競爭中求變的20年,競爭讓我們變得更好,競爭讓我們變得更有創造力,競爭讓我們成為造風者。在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浪潮中,只有那些真正從零到一、從無到有、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創新,才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阿里巴巴的獨特之處在于,我們始終堅持自我,始終堅信客戶價值是一切創新的原點。阿里巴巴的20年,就是自身不斷孕育新物種,不斷幫助客戶、合作伙伴孕育新物種的20年。我們將一如既往建設好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為未來投入,為未來孵化,讓阿里的創新為社會帶來更多美好。
“在阿里巴巴20周年之際,公司明確提出“做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的愿景。我們正站在歷史交匯的重要節點,也正面臨再次檢驗使命的時刻。阿里巴巴的終極目標,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變阿里巴巴的能力為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為整個社會進步的動力。我們希望社會因為阿里而多一份美好。我們也堅信,社會好了,經濟好了,生活好了,阿里才會更好!”張勇說道。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