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創投者的眼中,創業創新取得成功需要哪些關鍵因素?2015年從海外平臺回到國內創投機構的袁宏偉認為,長期堅持至關重要。在近日舉辦的“科創中國”新時代創業者說高峰論壇上,她以“長期主義”為核心詞暢談創新創業需要長期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投入和辛勤耕耘。“各個城市做基建的時候,可以通過投資用兩三年的時間,把當地的地區生產總值快速拉上去,但是事實上創新創業也是一種新的基建形式,最大的差別是這種基建不是兩三年,甚至不是三五年就能夠看見成效,可以對地區生產總值產生直接貢獻,但是它又是非常重要的。”身為卓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的袁宏偉說。
據了解,卓源資本創始于2016年,是一家聚焦于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機構,起源于清華大學FIT樓實驗室,由清華大學校友共同創辦,致力于打造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機構。創始團隊累計管理與投資的規模超過30億元人民幣,此前投資了小馬智行、大疆創新、清微智能、深藍航天等多家泛人工智能及尖端制造企業。
袁宏偉的演講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開始。
大概19年前,由于各地紛紛出臺吸引投資的優惠政策,深圳在開放之初的政策紅利逐漸減少,原有的政策優惠和稅收減免等措施已不再具有什么優勢,結果大批投資開始從深圳轉移,深圳自身的地區生產總值受到重大影響,一時間“深圳被誰拋棄”的質疑引起社會熱議。
深圳經過認真思考,認識到深圳的持續發展“不能靠政策拉動,而要靠科技”。從深圳高交會,到“孔雀計劃”,深圳的核心目的就是把深圳這樣一個缺乏科研投入的地方,變成科技創新企業聚集的地方。采用的方法主要就是引進,深圳的招商、科技部門人員陸續到美國的硅谷、波士頓和英國倫敦去學習,吸引了很多在境外大廠里已經具有一定科技從業經驗的專業人才,以及擁有獨特科技成果的機構到深圳落地,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模式。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深圳現在已成為全國科技的一個高地。袁宏偉表示,這一變化的背后,實際上是深圳營造了一種生態,不止是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實際上更多的是我們發現深圳涌現出了一批有20年以上創投經驗的創投機構,在全國能夠和北京、上海這樣最有實力的城市相媲美,占有1/3的市場。”她認為,創投機構是將長期資本、早期投資和風險投資真正融入到整個生態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
袁宏偉表示,長期的科技創新需要一種創新生態,它聚焦在三個要素上:首先,對科創人才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其次,背后必須要具有專業的、有風險承擔能力的長期資本扶持創業項目;最后,要有一個非常完善的市場環境,包括政府各種各樣資源的推動、大企業和大產業政策的助力,以及宏觀政策的支持,相互需求和推動,形成一種科技創新生態。
“在這個生態里,人才就像種子一樣,風險資本就像水和陽光一樣,市場環境就像土壤一樣,三個要素要形成長期持續的正向互動,只有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大環境才能讓科創企業真正成長起來。”她用形象的比喻明確了創新生態中各個要素的價值和作用。
眾所周知,科創企業在早期獲得資金支持非常難,但是又非常關鍵。值得一提的是,袁宏偉透露,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現在投資機構的創始人基本上都是只投80后甚至是85后的創業者。究其原因,是因為這批創業者大多既在在國內受到過非常完整的一流教育,經歷了非常嚴酷的高考競爭,又趕上了改革開放,有些人出國在美國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頓等和數理相關的院校進行深造,并且深造之后恰好趕上了美國的科技創新浪潮,紛紛加入谷歌、臉書、思科等世界一流的技術公司工作,結果這些人有非常強的中西結合的知識結構及非常前沿的技術儲備。
“他們在教育上是中西結合的,知識結構上是全球化的,同時他們在那些大廠里也培養了全球化的視野。”袁宏偉表示,這樣的創新人才去哪里,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資本,即有沒有資本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另一個則是環境,即有沒有一個長期可預期的穩定環境,支持他們融入當地的產業鏈,將他們的研發成果轉化成產品真正創造價值、帶來利潤。“這兩點非常重要,也是我們現在急需要做的。”她說。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