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開封市出臺《開封市科技創新“六個一流”實施方案》,從六個方面擘畫未來五年科技創新藍圖,制定了“一覆蓋、兩翻番、三超過”目標,以一系列務實舉措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增強科技硬實力和經濟創新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科技支撐。
一是建設一流創新平臺。深度參與河南省神農種業實驗室建設,整合國家超級小麥育種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農業大學開封實驗站、河南大學、開封市農科院等科研力量,組建開封市種業實驗室,加強小麥、花生、棉花、西瓜、紅薯等育種研究。發揮中糧工科國家糧食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開封炭素、十一化建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示范引領作用,支持迪爾空分、開封儀表等企業爭創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建炭素新材料等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支持與清華大學共建超短超強激光大科學裝置。高標準謀劃布局鄭開科創走廊,與河南大學共建開封大學科技園,積極融入沿黃科技創新帶。
二是凝練一流創新課題。利用開封黃河段“懸河”特殊地理樣本,對接河南省黃河實驗室,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等領域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圍繞儲能、氫能等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以及在空分、儀表、閥門、預應力等開封特色產業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重點)科技專項,強化未來產業技術、新興產業技術、傳統產業技術等領域研究,以課題研究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智力支撐。將課題研究同產業發展相結合,整合資源聯合攻關,實現開封市各類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培育一流創新主體。以“全覆蓋、零突破、翻一番”為目標,通過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創新型引領企業培育計劃、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四大專項行動,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零”突破,“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翻番,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00家。力爭2025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較2020年翻番,“專精特新”、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200家。
四是集聚一流創新團隊。以院士“回家計劃”、高層次人才“暖心計劃”、海外人才“鄉情計劃”,引才“名校行”等活動,集聚創新團隊。集合河南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雙高校”資源,以“汴梁英才計劃”“千名校友資智回汴工程”,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育科技型、職技型創新團隊。創新性建立市級領導聯系服務制度,通過設立服務專員,提供人才公寓、醫療綠色通道、子女入學等精細化服務,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打造服務型創新團隊。
五是創設一流創新制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每年財政科技投入不低于10億元。改革財政科技支出方式,設立科創基金,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向創新集聚。組建市科技投資公司,市場化方式推動科技成果中試熟化、轉移轉化。優化科技項目評價、科技人才評價、科研機構評估制度。創新科技管理制度,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實行重大項目“揭榜掛帥”“賽馬”“首席科學家”等制度。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實行“企業出題、政府立題、科研人員答題”制度。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支配權和資源調度權。力爭在2025年科研經費分配、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充分釋放。
六是厚植一流創新文化。加強宣傳表彰獎勵,每年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召開全市科技創新表彰大會,選樹一批研發能力強、創新機制活、產業帶動明顯的科技創新典型,重獎上億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企業爭創馳名商標、申請地理標志商標,創立自主品牌,推動開封測控、優德醫療、泰豐生物、康諾藥業等企業爭創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依托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開封市專利導航服務基地,爭創省高校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建設試點。加強科學普及,實現市、縣科技館全覆蓋,爭創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點,創建一批省現代農業科普示范園、科普教育基地、農村中小學科技館。通過加強宣傳表彰獎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創造的文化氛圍。
同時還制定了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實施科研平臺機構倍增三個專項行動計劃,從研發投入、研發主體、研發平臺三個方面采取27項措施,提升開封科技創新實力,力爭在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數量較2020年翻番,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年均增速及占比均超過河南省平均水平。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