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完菜到這里稱一下,有問題還可以拿著小票溯源投訴。”在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市民夏小姐買完海螺后立馬到溯源公平秤進行“復核”。為解決農貿市場部分商戶存在稱重短斤缺兩的問題,省市場監管局推出“溯源公平秤”項目,在廣州、東莞農貿市場開展“公平秤”試點項目,進一步規范市場計量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方便、好用。”1月24日下午,筆者在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看到,幾位市民在使用溯源公平秤后給出一致評價。“以前沒打過票,現在有票了方便找商家理論。”市民李先生表示。
與傳統公平秤相比,“溯源公平秤”的投訴功能實時且高效。消費者將菜品放到溯源公平秤上稱重后會生成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如果對稱重數據有疑問,可以掃二維碼在線上向市場管理方進行投訴,由市場管理方對投訴情況進行調查、處理、上報。市場監管部門也能通過后臺實時調取數據,了解各市場計量的投訴處理情況,有效加強計量監管工作。
溯源公平秤整合了公平秤復稱和記錄保存、拍照、秤體異常監測、防作弊報警、數據實時采集上傳、投訴舉報和遠端云平臺監控等功能。
筆者了解到,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選取東莞市石排鎮及南城街道共15家農貿市場作為全省首批試點,共安裝33臺溯源公平秤。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聚焦治理熱點難點,率先探索,為全市660多個集貿市場配置了1376臺公平秤,加強公平秤的使用管理,較有效地防止通過面板進行作弊的現象。
自2021年2月24日至2021年11月30日,“溯源公平秤”群眾交易使用累計273615人次,監管平臺共收到并處理涉及農貿市場經營者缺斤短兩的投訴舉報8宗,經營者的守法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營造公平交易的市場秩序提供保障。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