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9月1日分析報道稱,美國經濟或面臨被稀土斷供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近。或正基于這一擔憂,美國眾議院議員現在正在為這一天終于到來采取提前措施,并采取了合作該法案旨在遏制并欲擺脫美國對稀土的依賴。
據彭博社報道,法案措施將為參與美國礦山開采,回收和再循環關鍵礦產和金屬的公司提供稅收優惠。該法案也是國會最近推動將供應鏈轉移的一部分。正在德克薩斯州開發Round Top Mountain礦床的美國稀土公司首席執行官皮尼·奧特豪斯(Pini Althaus)在電話采訪中說:如果法案得以通過,稅收優惠將大大改善任何美國國內稀土項目的底線。那么,根據這一事情的新進展,美國經濟為什么高度重視稀土?美國在稀土領域是否會擺脫依賴,并得到產能和技術上的提高呢?
值得注意的是,稀土元素被廣泛應用于高科技和戰略類商品制造過程中。我們甚至每天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它。然而稀土資源卻非常有限,分布也不均衡。全球大約有1.1億噸稀土氧化物,其中礦床位于中國,巴西,俄羅斯,美國,印度,澳大利亞。而美國此前一份長達862頁的報告顯示,美國的白金、錳和稀土金屬等主要礦物,都仰賴從中國、俄羅斯等幾個國家進口。其中20種重要的資源主要依賴于中國供應,包括幾乎所有用于高階電子產品的稀土金屬。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稱,中國稀土企業處于壟斷地位,占美國進口量的80%左右。美國學者和科技專家經常提到,“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薄弱點握在部分國家手中,這就是稀土。”這就意味著,美國經濟一旦面臨稀土的斷供,其重點產業-高科技和戰略商品的生產可能會因此出現可滯的風險。
俄媒RT日前援引經濟學家Alessandro Bruno分析稱,稀土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然而,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開采的稀土總量僅約為2.6萬噸。而2019年中國的稀土開采量約為13.2萬噸,約為全球稀土開采總量的62.86%,穩居全球第一的位置。這就進一步解釋了,為什么稀土成為美國經濟日益擔憂,又難以逾越的“商品”。事實上,過去兩年間,美國經濟一直試圖通過相關企業加大與澳大利亞、甚至非洲等稀土企業的合作,來擺脫對稀土進口渠道單一的依賴。然而,今天看來,這一計劃并沒有真正實現。
而對于美國相關企業正加大與澳大利亞企業合作,并試圖實現獲得稀土提純和分離的技術,俄媒RT稍早前分析稱,這是打腫臉充胖子。路透社則分析稱,美國企業要想真正實現稀土元素的提純和分離技術至少還需要幾年的時間。而美國銀行分析師指出,中國稀土原材料的勘探和開采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與此同時,俄媒稍早前稱,全球約85%的稀土業務都被中國企業壟斷,這也是美國經濟繞不過去的稀土渠道。日媒稱,美國正推進確保稀土的替代供應方案,但據稱短期內很難實現。
這都表明,美國經濟無法擺脫對稀土主要供應商的依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7月中國出口稀土1,620.3噸,較上年同期出口量5,243.4噸同比下降69.1%;根據海關統計,今年1-7月,中國稀土出口2.28萬噸,同比下降20.2%,金額2.11億美元,同比下降26%。商務部發言人稱,中國企業是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和風險情況,開展國際貿易業務。
不僅如此,早在今年4月,中國將稀土定位為“戰略資源”。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美國對稀土進口渠道的依賴,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的優秀商品在美國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并早已成為優質商品的代名詞。這一點,美國消費者似乎最有發言權。
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美國某學區一位發言人日前表示,“誰曾想到,在我們國家電腦和消毒用品一樣緊缺”。據外媒報道, 美國一學區發言人蘭斯·弗萊明(Lance Fleming)說:“得克薩斯州有1200多個學區,他們都訂了貨。”學校也在努力準備消毒用品。“誰曾想到,在我們國家(美國),電腦會和消毒用品一樣緊缺。”分析認為,這也正是由于此前對于中國供應商的一些限制,導致了美國出現開學“電腦荒”的現象。
而在此之前,亞裔美國人郭洪數月前曾對美國消費者依賴中國制造的現象表示,孩子們書包里的幾乎所有文具,圖釘、膠水、貼紙……無一例外。而在今年三月以后,美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在搶購中國制造的自行車,導致面臨嚴重的自行車短缺。芝加哥都靈自行車公司的聯合股東凱茲表示,“我們現在有一些訂單,但跟需求相比只能塞牙縫。
彭博社曾報道稱,10個美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有9個是中國制造。美國多家媒體日前報道,以美國現任總統為名的品牌的標簽依然是中國制造。與此同時,美國一些重大場合需要的旗子,帽子等一系列宣傳類商品也都來自于中國制造的商品。
無獨有偶,在美國數周前一場聽證會上,有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需要的產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產嗎?”答:“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產鏈。”“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中國制造不可替代。”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