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實施“三孩”生育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制定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生育配套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受到了政協委員的關注。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住粵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吳以環提交了《建議完善鼓勵生育配套措施 提升生育意愿》的提案。
建議一:強化政策宣傳
從“單獨二孩”“全面二孩”到“三孩”政策,我國根據人口發展變化形勢,穩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積極應對當前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形勢。吳以環認為,“晚婚晚育”的現象目前非常普遍,要通過強化政策解讀和宣傳,提振生育信心。積極做好政策解讀,針對“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開展“一攬子”宣傳,提升政策知曉率,激發生育意愿。
“要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強化對戀愛、婚姻、親情、家庭的正面宣傳,這有利于培育青年人正確的婚育觀,引領文明健康平等的婚育新風。”吳以環建議,要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搭建交友平臺提供擇偶機會及婚戀咨詢輔導,幫助適齡青年進入婚姻并適齡生育。
建議二:優化生育保障
生育保險對維護女職工生育保障權益、促進婦女公平就業、均衡用人單位負擔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生育津貼保障對象范圍較窄,輔助生殖相關治療費用尚未納入生育醫療保障范疇,適齡群體生育保障有待提升。對此,吳以環建議,要進一步完善生育保險制度,研究擴大生育保險范圍,逐步把更多育齡群體納入保障,包括政策外生育的女職工也應享受生育醫療保險。同時,要推進生育醫療費用支付方式改革,將輔助生殖、不孕不育、高危和危重孕產婦監護等相關醫療費用納入報銷范圍。
針對進一步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吳以環建議,要做好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整合青少年生殖健康、避孕服務、婚前檢查、孕前孕期保健、住院分娩、產后保健、兒童保健等內容,把生殖健康服務融入婦女健康管理全過程。此外,要普及產后抑郁的危害,及時向生育女性特別是孕期到學齡前幼兒母親提供心理咨詢和干預疏導,關懷孕育全程。
建議三:完善托幼服務
近年來,各地政府大力推動普惠性學前教育,但學位資源供給不足、教學質量不高,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的激勵機制尚未有效形成等問題仍然存在。
吳以環建議動員全社會力量完善托幼服務,消解照護難題。一方面要擴大普惠性托幼資源供給,推進“托幼一體化”服務模式,將托兒服務納入以公立機構為主的普惠型幼教體系,有條件的地區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另一方面要推進托育機構服務規范化,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法規政策和標準規范體系,強化監管責任,建立機構關停等特殊情況應急處置機制。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和職業院校擴大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招生培養規模,推動專業人才培養。“可探索由政府向0-3歲幼兒家庭發放托幼券用于支付托育費用,以減低家庭育兒成本,促進托幼機構優質發展。”吳以環表示。
建議四:完善共擔機制
解除生育的后顧之憂,是提升生育意愿的根本之策。吳以環表示,要完善生育成本共擔機制,加強育兒保障。她建議,探索建立由財政支持、資金來源多元化、社會福利性質的生育保障制度,涵蓋城鄉居民生育津貼、育兒假薪酬、育兒補貼等。“要健全生育補貼制度,把育兒假薪酬納入生育補貼,減輕企業負擔,對政策內生育的家庭按育兒數量發放一定的育兒津貼,緩解經濟壓力,釋放生育意愿。”
吳以環呼吁,要優先保障育兒家庭住房需求。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家庭,在申請共有產權房、公租房時,要根據未成年子女數量在積分計算和戶型選擇等方面給予照顧。“對于多孩家庭‘賣小買大’的改善型置換需求,可參照首套房給予貸款和稅收方面的政策優惠。”她表示。
除教育、住房、照料等直接生育成本外,女性生育的時間成本、職業生涯受損等間接生育成本也是影響生育意愿的因素。吳以環認為,要加強法律援助,充分保障女性勞動權益,建議定期開展女職工生育權益保障專項督查,加大企業違法行為的舉報和查處力度。她還建議,要鼓勵用人單位積極解決職工育兒與就業的矛盾。支持企業創新用工形式,勞資雙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以彈性工時、遠程辦公、成果考績及縮短工時自愿減薪等多種靈活就業形式,滿足育兒家庭的照護需求。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