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6時20分,和平區沈水灣街道遠洋社區書記崔莉正在小區常態化核酸檢測點位布置工作。此時,小區門口停下一輛車,沈水灣街道書記金曉東帶著三個人從車上下來,“這是交給你的志愿者,分別是我的愛人、戰友和發小,有活兒就交給他們干,不用客氣。”
在愛人影響下 她加入志愿服務隊伍
隨著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不斷推進,一些社區仍需志愿者,金曉東帶來了三份“驚喜”,這三份“驚喜”是牽掛、熱血、守望相助。崔莉說:“社區工作人員常常連軸轉,有志愿者能頂上,給大家一點休整時間,哪怕是半天、一天,我們心里都非常感激。”
驚喜之一是金曉東的愛人宋巖,作為醫院的行政管理人員,此輪疫情她每天到崗,從事保障后勤工作。雖然公交地鐵停運,但是她每天單程步行50分鐘到單位,隨時做好了去抗疫一線的準備。從3月8日到4月15日數十天的時間內,金曉東吃住在單位。宋巖既擔心又害怕干擾到愛人,只能等到金曉東忙完工作之后才打電話,常常已經是凌晨兩三點鐘。兩人經常是還沒等到在電話里說完,金曉東就得休息了,因為天亮后等待他的又是忙碌的工作。
4月15日晚,金曉東回到家里,比一個多月前瘦了一大圈,兩鬢的白發又多了一些。宋巖既心疼又喜出望外,馬上著手準備他平日愛吃的菜:五花肉燉酸菜、豬頭肉、涼拌黃瓜絲……金曉東一邊吃飯,一邊還在不停地接打電話、布置工作,從電話中聽到現在社區志愿者緊缺的情況,宋巖問:“我能去嗎?”金曉東笑了說:“那當然好。”
同心戰疫 一個榜樣帶動三個志愿者
宋巖馬上在微信群里“炫耀”自己要去當志愿者的事,這個群里的人都是夫妻倆的好朋友,平時經常分享生活,說說笑笑。金曉東的發小楊新宇是沈陽市二十二中學的化學老師,張克宏曾是金曉東的戰友,兩人從群里得知這個消息之后也紛紛報名,于是4月15日22時,這支臨時的志愿者團隊集結完成。
宋巖把醫院發的“如何穿防護服”的視頻發到微信群里,讓楊新宇和張克宏提前做好功課。4月16日清晨,4人一起來到遠洋社區,就有了開頭的一幕,志愿者到位之后,金曉東又回到了街道繼續工作。
趁著午間休息,宋巖說:“我雖然在醫院后勤工作,但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穿上防護服。以前是我在家里牽掛著他,現在我終于成為抗疫一線的一員,我以前為愛人驕傲,現在更為自己驕傲。”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劉宏偉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