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4月16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該星將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氣象、農業農村等領域遙感應用,對提高衛星資源綜合應用效能、促進環境保護事業意義重大,是世界首顆具備二氧化碳激光探測能力的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總指揮呂利清介紹,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科研衛星,運行于太陽同步軌道,配置了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高精度偏振掃描儀、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和寬幅成像光譜儀五臺有效載荷。
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顯示,衛星利用主動激光、高光譜、多光譜、高精度偏振等多種手段綜合觀測,可實現對大氣細顆粒物、污染氣體、溫室氣體、云和氣溶膠以及陸表、水體等環境要素大范圍、連續、動態、全天時的綜合監測。
衛星入軌后,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綜合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農作物估產及農業災害等衛星應用能力,推進衛星遙感數據在生態環境、氣象、農業農村等方面的應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總設計師朱維介紹,衛星除搭載高精度偏振掃描儀、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及寬幅成像光譜儀等被動探測載荷外,還在國際上首次搭載了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這一主動探測載荷,可實現對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探測,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相當于五個乘客拼了個太空專車,他們手持各種測量儀器,對大氣細顆粒物、溫室氣體、氣態污染物、云和氣溶膠等大氣環境以及水環境等生態環境要素進行連續、動態的綜合監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衛星姿軌控分系統副總設計師張艷召說。
記者 胡 喆 宋 晨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