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和有序復產復工,配合正在開展的嚴禁翻撿垃圾廢品行為專項行動,沈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企業在全市范圍內加大可回收物的回收力度,最大限度滿足市民交投可回收物需要。
市分類辦工作人員介紹:“天氣逐漸轉暖,垃圾桶內容易滋生和攜帶更多病原體,隨意翻撿,一旦感染,將影響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同時呼吁廣大市民為了阻斷可能造成疫情傳播的途徑,為了良好的居住環境和鄰里關系,共同抵制撿拾垃圾、堆放廢品的行為。”
撿拾垃圾
給防疫工作、消防安全帶來隱患
在本輪疫情中,沈陽有在撿拾垃圾人員中出現陽性病例的情況發生,所以翻撿垃圾的行為存在病毒傳播風險。而有的人將在小區內撿拾到的垃圾堆放在小區的公共綠帶、消防通道、樓道以及其他隱蔽角落。常年堆積的垃圾容易滋生病原體,氣味難聞,這種行為,不僅破壞公共環境,還影響鄰里關系。同時,撿拾出來的垃圾部分屬于易燃品,集中無序堆放,更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智能回收
“無接觸投放”回收箱大顯身手
居民手中的快遞包裝、飲料瓶等可回收物應該如何處理?記者從市分類辦了解到,沈陽的宋氏、中環潔等垃圾分類服務企業,依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建立了可回收物回收體系,主要以環保屋和智能回收箱為基礎,以積分獎勵為主要手段,鼓勵居民自主投放可回收物,輔以上門回收服務。
沈陽市分類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配備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箱1000余個,專人值守的環保屋283個,從業人員約2000多人。呼吁廣大市民通過這些渠道進行可回收物分類交投,既能夠用積分兌換現金或日用品,而
且還積極參與垃圾分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疫情防控期間,具有“無接觸投放”功能的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箱確實滿足了大家的需求。4月19日上午,記者在鐵西區城建花園小區看到,居民趙女士拿出手機熟練地掃描回收箱上的二維碼,隨后箱門緩緩打開,趙女士將手中的一摞整理好的快遞包裝投入箱內,不到五分鐘完成無接觸回收,并獲得積分。鐵西區分類辦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回收箱內部配備有紫外線燈管,能有效消滅病毒,杜絕病毒通過垃圾和回收桶二次傳播的可能。”
清運+宣傳
加大可回收物收運力度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通過開展拉網式排查,全市取締了一批無照經營廢品回收站(點)。針對居民和單位可回收物回收,市分類辦緊急處置,組織各區分類辦及垃圾分類服務企業做好相關收運應急補缺工作的處置預案,加大回收力度。
和平區 分類辦下發《各企業負責人聯絡表》,明確分類責任,確保工作無縫銜接。同時要求各垃圾分類服務企業增大收運頻次,確保分類設施設備正常運行。
沈河區 對全區46家大中型生鮮超市進行巡查走訪,為商家可回收物排放做好工作對接,推動建立“十分鐘”收運商圈,進一步做好保障工作。
鐵西區 分類服務企業組織成立了可回收物收運抗疫行動小隊,為轄區公共機構、商超、居民清運可回收物,同時專門委派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在桶邊巡視檢查,及時勸阻撿拾行為。
于洪區 垃圾分類團隊共出動30余名回收人員,4輛收貨車配合于洪區城管執法局對沿街商鋪進行溝通,嚴禁垃圾堆積存放,并對堆積的廢品進行及時清運、消殺。
皇姑區 分類辦成立加強可回收物收運管理工作專項小組,聯合區執法局采取深入園區勸阻的方式,對小區、街路翻撿垃圾人員進行防疫宣傳教育。同時,專項小組帶領第三方垃圾分類服務企業深入到生鮮超市及沿街商鋪,與商鋪的負責人進行溝通、講解,簽署垃圾分類收運合作協議。
大東區 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在居民下樓做核酸的間隙通過“小喇叭”喊話的方式,號召大家不要翻撿廢品。
渾南區 在各個小區出入口或醒目位置進行張貼宣傳《嚴禁翻撿垃圾廢品 防范疫情傳播風險—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嚴禁在街路垃圾收集點翻撿垃圾廢品。
蘇家屯區 分類辦全體工作人員奔赴一線,在卡點社區全力配合嚴禁翻撿垃圾廢品行為專項行動,讓群眾重視和了解翻撿垃圾的嚴重危害,積極發動社區和分類志愿者對相關人員提醒勸阻。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簡丹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