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掛門神、貼福字、剪窗花
傳統習俗讓年味更濃
小年已過,兔年春節近在眼前,沈陽故宮博物院也進入春節“忙年”。最近幾日,不少前往沈陽故宮的游客都發現院內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展覽、門神、文創集中亮相,這也是第十八屆“到沈陽故宮過大年”系列文化活動的精彩內容。
貼春聯、掛門神、寫福字……這些現代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的元素,在古代過年時的地位同樣不容小覷。作為一座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更是在農歷小年之前,把春節文化的氛圍“拉滿”。1月15日,有游客看到沈陽故宮東大門外已經掛上了一對“將軍”門神。“沈陽故宮東大門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經之地,看到今年東大門又掛上了門神,就覺得春節近在眼前了。”一位途經此地的沈陽市民說。據悉,沈陽故宮在春節期間懸掛門神的活動已經持續多年,每年臘月二十三前懸掛,正月十五后撤下。所掛門神分為“將軍”“福祿”“娃娃”“判子(鐘馗)”四種,不同場所掛不同門神。東大門懸掛的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掛于宮殿隔扇門上;“娃娃”門神多掛于后妃寢宮的門上,祈盼多子多福;“判子”門神多掛于墻角。
除了大門外,沈陽故宮院內也為觀眾準備了誠摯的新春祝福。今年,沈陽故宮博物院以“福”為主題,精選近80件院藏文物中與“福”相關的各類文物集中展出,通過春節之“福”、文字之“福”以及圖案之“福”,用“福氣”滿溢的展覽祝愿大家萬福新春,福壽康寧。此外,喜鵲、梅花均是中國傳統吉祥紋飾,二者結合更有“喜鵲登梅”“喜上眉梢”之意。1月13日,沈陽故宮院藏珍寶展展品更換,帶有喜鵲、梅花圖案的“清同治款黃地粉彩梅鵲大碗”“清同治款黃地粉彩梅鵲盤”等嘉禮美瓷亮相敬典閣。
此外,記者采訪了解到,春節期間,沈陽故宮博物院將開展“癸卯迎春 非遺巧作”春節特別社會教育活動。大年初二到大年初四期間,每天將有12組家庭參與到活動中。非遺傳承人將帶領孩子們剪兔子、縫香囊、印版畫,在癸卯兔年,用非遺、巧作共度新春,在博物館里過個文化年。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劉海搏)
關鍵詞: 傳統習俗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