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讓文物說話,用遼寧文物講好遼寧故事,讓世界深入了解遼寧歷史、人文底蘊,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聯合推出大型全媒體策劃“國寶在遼寧”,以遼寧30件國寶級文物為主線,讓您和遼寧國寶面對面,為您講述凝固在文物上的歷史故事,揭開遼寧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展現遼寧浩蕩千年的壯麗歲月。
賞國寶,品遼寧。
今天推出第六期《饕餮紋大圓鼎:鼎盛中華》。
國寶名片
名稱:饕餮紋大圓鼎
年代:商代材質:青銅
出土地點:朝陽喀左小波汰溝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
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甲骨文上,刻有一個古老的象形文字:鼎。這個字,凝聚了太多深沉悠遠的民族記憶:大名鼎鼎、鐘鳴鼎食、鼎足而立、一言九鼎……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烹煮肉食用以祭祀祖先的專用器——鼎,自然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征。此鼎斷代商晚期,是商都之外體量最大的銅鼎,出土于遼寧省朝陽喀左小波汰溝。此鼎直耳、深腹、柱足中空,胎壁微薄,通高86厘米,口徑61厘米,重達百余斤。此鼎口沿下及足上端分別飾單層獸面紋,獸面猙獰神秘,雙目睥睨天下,這極富張力的紋飾,正是盛行于商周時期的饕餮紋。在喀左地區,從1955年至1978年,先后五次、分別于五個地點出土了59件青銅器,學界稱為“五批五處”。在這批珍貴的青銅器中,除饕餮紋大圓鼎外,還有匽侯盂、叔尹方鼎等國寶級文物。其中,匽侯盂,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國寶之一;叔尹方鼎,距今3200年,比殷墟后母戊大方鼎年代還早??ψ蠼巡厍嚆~器,幾乎個個身世非凡!解析喀左青銅器的出處,遼寧考古學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熱烈探討,有孤竹國說、箕子國說、夏都說、祭祀說等多個版本。而王綿厚、馮永謙先生提出的“燕王東逃說”,而今最為搶眼醒目。據史書記載,戰國末年,“荊軻刺秦王”遭致秦國的激烈報復。燕國末代君主“喜”兵敗不敵,北逃入遼,隨身攜帶了大批燕國珍藏的歷代青銅禮器。因形勢緊急,于逃亡途中,匆忙埋下這些傳國重寶。燕王喜逃亡之路,是中原通往遼東的大凌河古道,而喀左,恰是這條古道上的必經節點。饕餮紋大圓鼎等喀左青銅器,為后世留下了中華民族“戰爭與和平”的信息線索。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