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兔年新春將近,沈陽故宮博物院在室外展區新擺放了4對文物仿制品,其中2對為院藏吉祥瑞獸仿制品。近日,不少觀眾發現并提問,介祉宮前陳設的銅臥獸一只無角、一只獨角,外形十分特別,它們是什么獸呢?對此,沈陽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張國斌表示,這對銅鹿或是史書中記載的、清高宗弘歷特意為母親制作的瑞獸,以鹿的形象祈求母親多福多壽。
沈陽故宮博物院介祉宮前陳設的這對銅臥獸,從外形上觀察,它的身形、耳、蹄等各個部位都符合鹿的特征。在傳說中,鹿是天上瑤光星散開時生成的瑞獸,象征著長壽、吉祥。因此,鹿作為瑞獸的象征,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形象符號。以清太宗皇太極所獲鹿角制作的鹿角椅,即是沈陽故宮博物院非常珍貴的清宮原藏文物。清高宗弘歷曾經在母親崇慶皇太后八十壽辰之時,親自繪制一幅以鹿為主題的《多祿圖》,并命人定制一對銅鹿陳設于介祉宮前。清高宗弘歷第二次東巡祭祖駐蹕在沈陽故宮時,隨駕的崇慶皇太后就住在介祉宮。其間,弘歷每日到此向母親問安。張國斌認為,沈陽故宮院藏的這對銅臥獸,就是當年陳設在介祉宮的銅鹿。
因為外形奇特,這對銅臥獸曾經為研究人員帶來一些困惑。“這兩只鹿的形象不一樣,一只有角,一只獨角。一般而言,雌鹿沒有角,角是雄鹿的性別特征。因此,最初我們不敢確定這對文物是鹿。”張國斌解釋,從文獻記載來看,我國古代文化中,形體似鹿的一角獸又有麒麟和天鹿兩種。其中,“麒麟”二字都是以“鹿”作為偏旁部首的;《宋書·符瑞志下》有“天鹿者,純靈之獸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備則至”的記載。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張國斌表示,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傳統文化中,個人與社會、家庭與國家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沈陽故宮通過介祉宮前的這對銅瑞獸,意在表達萬家團圓和睦、國家繁榮富強的美好祝福。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劉海搏/文 主任記者 李浩/攝)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