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讓文物說話,用遼寧文物講好遼寧故事,讓世界深入了解遼寧歷史、人文底蘊,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聯合推出大型全媒體策劃“國寶在遼寧”,以遼寧30件國寶級文物為主線,讓您和遼寧國寶面對面,為您講述凝固在文物上的歷史故事,揭開遼寧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展現遼寧浩蕩千年的壯麗歲月。
賞國寶,品遼寧。
今天推出第七期《金柄青銅短劍:風起 遼寧劍》
國寶名片
名稱:金柄青銅短劍
年代:戰國
材質:金、青銅
出土地點:葫蘆島建昌東大杖子戰國墓出土
收藏單位: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這是一把造型奇特的青銅短劍:劍身為曲刃,刃部有形似琵琶的弧曲。這把曲刃劍來歷不凡,劍柄呈喇叭筒狀,以黃金作飾,并鑲嵌著用磁鐵礦石做的加重器。它出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西南部的東大杖子戰國墓,墓主人是一位身世不明的部族首領。西周至漢初,這造型獨特的青銅短劍,曾流行于遼河流域,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年!此外,在中國吉林、朝鮮半島,這種曲刃劍,也大量出土。中韓日學術界對此類劍的命名,各不相同:如北方式曲刃青銅短劍、琵琶形銅劍……因其在遼寧地區出現最多,日本學者稱之為“遼寧式銅劍”,簡稱“遼寧劍”。以地區之名,標注意義非凡的代表性文物,在國際考古界,難得一見。遼寧式銅劍的整體結構,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風格,可謂是為草原騎兵量身打造的。這種劍,劍身較寬,這便擴大了擊刺范圍。劍脊有血槽,這便增加了殺傷力度。加重器可與劍柄分離,增重則揮刺有力,減重則利于砍劈。多項獨屬游牧民族的創造性發明,融于此劍一體,使其成為一個時代的醒目坐標,也由此獲得經久不衰的世界聲譽。在曲刃短劍的崢嶸時代,在它誕生的遼河流域,涌現出一批燦爛的本土青銅文化:遼河以西的夏家店上層文化、下遼河流域的高臺山文化、遼東的馬城子文化、遼南的雙砣子文化……與之對應的古老民族為:山戎、東胡、貊人、扶余……這些文化及構成的不同部族方國,各具特色,與中原王朝或遠或近、時戰時和,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在中華民族的融合之路上,成為東北各民族文化的發軔之源。
關鍵詞: 青銅短劍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