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由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沈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的“四海同心 一起過節——文化共享中國年 相聚遼寧慶團圓”活動在沈陽舉行。
本次活動邀請來自白俄羅斯、剛果(金)、捷克、德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坦桑尼亞、土庫曼斯坦、美國、越南、也門等國家和地區的20多位在沈外籍友人,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品嘗遼寧傳統美食。
(資料圖片)
這些外籍友人中有企業家、研究員、工程師、留學生、海外“網紅”等,他們都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十分期待在遼寧過春節。
在遼寧非遺文化產業基地,外籍友人近距離與遼寧省非遺傳承人進行了互動。
非遺傳承人不僅現場展示了烙畫、掐褶紙、糖人和胡魁章制筆等技藝,還為外籍友人現場寫福字,并手把手教給外籍友人如何制作非遺作品。
來自俄羅斯的安娜在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國賓禮藝術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瑞群的指導下,完成了一幅烙畫。當得知烙畫是中國一種傳承久遠、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時,安娜決定把畫帶回家好好保存起來。
來自美國的那西爾在沈陽胡魁章制筆工藝傳承人的指導下學習寫大字“見字如面”,來自美國的馬蘇美也寫了大字“新春快樂”,他們都把大字珍藏了起來,說要在春節的時候掛出來。
來自德國的魏溦漣在爸爸的陪伴下,將所有非遺技藝都感受了一遍,還在書法家的手把手教學中寫了一個“福”字,得到大家的稱贊。
零距離的互動體驗讓外籍友人感受到了遼寧文化的獨特魅力,接下來,由沈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晉然主持的文藝演出則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極具國際知名度的京劇、富有民族特色的嗩吶演奏和古箏齊奏、驚心動魄的傳統雜技、靈動的朝鮮族舞蹈,都讓外籍友人嘖嘖稱贊。耳熟能詳的曲調、獨特的民族韻味、炸裂的“live show”,也帶動了外籍友人的參與熱情,他們在臺上和所有嘉賓一起合唱《友誼地久天長》。
體驗了非遺技藝,觀賞了文藝演出,接著品嘗遼菜。作為富有民族和區域特色的地方菜系,遼菜因口味鮮香、口感濃厚聞名,老邊餃子更是其中的翹楚。
面對一桌地道的餃子宴,外籍友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飽口福。宴席間,他們還詳細了解了中國筷子文化、遼菜文化,對遼寧內陸地區各民族飲食文化和習俗形成贊不絕口。
來自巴基斯坦的“網紅”哈迪來遼寧8年了,他說:“我非常喜歡參加這種文化交流活動,這樣我可以更加近距離地接觸遼寧的文化、學習遼寧文化,也能在我的視頻作品中更好地傳播遼寧文化。”
來自美國的“網紅”查德操著一口流利的東北話。他說,他早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名遼寧人,“我喜歡遼寧,喜歡遼寧人,他們善良熱情好客,特別是東北過年特別有氛圍,希望能夠通過我的鏡頭把遼寧最好、最美、最傳統的都展現給我的粉絲們。”
品文化、嘗遼菜,在遼寧,過大年。受邀外籍友人在春節前夕相聚沈陽,和遼寧人一起紅紅火火賀新春。他們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機會了解遼寧文化,并會通過自己真實的聲音,向國際傳播遼寧聲音,講述遼寧故事。(文 楊薇)
關鍵詞: 傳統文化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