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春節,是華夏兒女最濃郁的鄉愁;團圓,是炎黃子孫最沉醉的年味。
團圓,一個美麗、溫馨又讓人充滿期盼的詞語。當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當吉祥的對聯貼上門楣,回家團圓的念頭,便涌上無數中華兒女的心頭。為此,多少人千里輾轉、穿越山海,都要與家人“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對許多人來說,團圓,才是一個幸福年。沒有團圓,成就再大也是個缺憾,年味再濃也有些寡淡。
“說句心里話,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媽媽已是滿頭白發……”軍人,既具俠骨丹心,也有鐵血柔情。春節,誰不想在濃濃除夕夜,跟家人一起吃頓熱騰騰的年夜飯?誰不想在暖暖團圓日,跟親人一塊嘮嘮軍營里的難忘事?而家中的親人,也期盼軍人能回家團圓。這不,當一名軍人在視頻中叮囑妻子多備些好年貨時,妻子笑稱:“你把自己打包快遞回家,才是最好的年貨。”
【資料圖】
軍人不能回家團圓,并非真無情,只因有大愛。春節前,一名新春走軍營的記者隨某邊防連官兵巡邏時問一名戰士:“不能回家團圓,有想法嗎?”這名戰士笑著說:“軍人,都不會有想法吧。”過了一會兒,這名戰士又高興地告訴記者:“守望團圓,是咱軍人過年的方式。”
跟這名戰士一樣,春節期間,還有很多邊防軍人爬冰臥雪、晝夜巡邏,還有很多海軍官兵騎鯨蹈海、劈波斬浪,還有很多藍天將士駕機翱翔、穿云破霧,還有很多忠誠衛士時刻警惕、守衛安寧……鉚在戰位上的廣大官兵用行動證明:最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守望平安;最幸福的不是卿卿我我,而是以身許國。
“劍戟多砥礪,神州無烽煙。”這就是軍人的年關,這也是軍人的心愿。為了這樣的年關、這樣的心愿,戰爭年代,劉伯承同志用“多打大勝仗”的捷報為人民恭賀新春。今天某邊防團官兵給哨所貼上這樣的春聯:“情燃萬家燈火,劍擋塞外胡風。”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歌聲即心聲。軍人心中有小家,但更有大家;有家人的呼喚,但更有祖國的召喚;有團圓的期盼,但更有守望團圓的責任。正是這如山的責任,讓子弟兵甘愿用“一人辛苦萬人甜,一家不圓萬家圓”的堅守奉獻,守望人民喜慶團圓的萬家燈火。
一心為人民的人,人民也會念著。對節日期間執戈衛和平的子弟兵,人民群眾格外掛念。每年春節,“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擁軍熱潮,還有各級黨委和政府數年如一日為駐地部隊辦實事解難題的溫暖舉動,這“雙向奔赴”的牽掛,既飽含著人民軍隊人民愛的似海深情,也激發出人民軍隊愛人民的磅礴力量。
“報春花開滿心歡,心在一起就是年。采擷一朵送給您,祝福祖國天下安。”草木萌發,春山可望。在“冰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的春色里,讓我們做壯美山河的守衛者、人民幸福的守護者,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團結奮斗、勇毅前行,迎接神州大地又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裴昌林
責任編輯:張軍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