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說話,用遼寧文物講好遼寧故事,讓世界深入了解遼寧歷史、人文底蘊,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聯合推出大型全媒體策劃“國寶在遼寧”,以遼寧30件國寶級文物為主線,讓您和遼寧國寶面對面,為您講述凝固在文物上的歷史故事,揭開遼寧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展現遼寧浩蕩千年的壯麗歲月。賞國寶,品遼寧。
今天推出第十六期《華麗盛唐,舞馬銜杯》。
國寶名片
(相關資料圖)
名稱:釉陶舞馬俑
年代:唐代
材質:陶
出土地點:朝陽孫則墓
收藏單位:朝陽市博物館
這尊來自唐代的釉陶舞馬俑,似伴樂起舞,動感十足,彰顯著華麗盛唐的風姿!
2003年,遼寧省朝陽市發現17座隋唐墓葬,釉陶舞馬俑出土于規模最大的孫則墓中。
釉陶舞馬俑通體施黃釉,馬身殘存描金痕跡和紅、黑彩繪痕跡,右前足抬起,其余三足立于長方形的底板上。
這不是普通的駿馬,而是《舊唐書》中記載的舞于“勤政殿樓下”,頗富傳奇色彩的“舞馬”。
唐玄宗時期的舞馬陣容相當可觀,常備舞馬至少有百匹,最多時可達到四百匹。
這些為皇帝祝壽的舞馬在唐朝備受優待,它們毛色雪白,身披彩紋花繡的錦衣,頸懸金光燦爛的鈴鐺,馬鬃用珍珠美玉加以裝飾,極盡富麗之態。
舞馬按毛色分別起名為“某家寵”“某家驕”等,以示恩寵。
馬舍每日有仆役打掃,飛塵不染。舞馬的飲食也非常講究,備有上好的苜蓿草、精挑細選的豆料,連飲水都取自山間清泉。
祝壽表演前,舞馬都要被精心調養、沐浴熏香。
據《舊唐書》記載,每遇勤政殿宴享,通常要調用舞馬三十匹表演《傾杯樂》一曲。表演時,舞馬隨著樂曲旋律,或昂首、或擺尾、或起立、或橫走,姿態諸多。高潮處,駿馬微蹲后腿,口銜酒杯,為玄宗祝壽。
這些舞馬來歷不凡,古代譽為“海西天馬”,顧名思義就是來自“海西國”的駿馬,海西國在唐朝稱“大秦”,是中國古代對東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
還有部分舞馬為青海驄,是青海吐谷渾人用波斯馬與本地土馬雜交所得的優良品種,而吐谷渾一族的創立者,乃距今1700多年前,由遼寧朝陽地區萬里西遷的慕容鮮卑。
歷時350年的吐谷渾國曾開辟“絲綢南路”,即“青海路”,他們是往來于這條東西經貿要道上的商人、信差、翻譯與使者。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