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小學一年級“新生” 學校助力學生遠離“開學綜合征”
沈河區文化路小學師生交流互動,幫助孩子快速融入校園生活。王雁攝
“這屆初一學生,入學就是線上教學,又經歷了100天左右的線上教學和寒假,他們對初中生活的體悟不深,個人習慣養成受到多方面影響,甚至還像‘新生’一樣。因此,我們主要針對初一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遠離‘開學綜合征’。”2月27日,市實驗學校(中學部)副校長馬晶晶介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春季新學期開學在即,記者注意到,中小學一年級學生,由于上學期在校時間短、行為習慣沒有養成等特點,成為學校老師關注的焦點。“我們要求全區各學校繼續開展始業課程,用1到2個月的時間,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甚至從初中到高中,幫助孩子們逐步適應新的校園節奏,順利回歸集體生活。同時,各校成立家長學校,為家長提供新學段孩子的培養建議和意見,讓家長們安心?!鄙蚝訁^教育局副局長王浩介紹。
收心>>>為學生進行心理按摩
為迎接學生返回校園,沈陽市滿族中學七年一班班主任付春艷特意為學生準備了筆記本、水性筆等文具,還為全班38名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個放在椅子下的小箱子,方便大家收納整理。
“我跟孩子們的第一次溝通就是在網上。”付春艷說,“截至目前,孩子們還沒有徹底完成小初銜接,很多人還是小學生的學習狀態。”沈陽市滿族中學校長白薇告訴記者:“所以,學校首先做的是‘收心’教育。借助開學前了解學情的機會,學校對學生們進行心理按摩,幫助孩子們進行心理調適?!?/p>
安心>>>重啟習慣養成教育部分
“一年級新生初步培養起來的良好習慣,經歷長時間居家后已經所剩無幾。因此,我們計劃利用3月份的‘行為習慣養成月’再次啟動始業課程中的‘習慣養成’教育部分?!鄙蚝訁^泉園第二小學副校長趙春英介紹。
能夠獨立吃飯、喝水、上廁所;能夠自己整理書包、書桌、不丟失文具;養成認真書寫、積極發言、集中注意力做事的好習慣;學會與同學相處,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會求助大哥哥大姐姐……對于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孩子來說,這些習慣的養成才是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的基礎。趙春英介紹,學校計劃利用3周的時間,在一年級進行獨立生活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文明禮儀的習慣、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衛生習慣等四方面的習慣培養,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
放心>>>送給家長“錦囊妙計”
“親愛的孩子,恭喜你馬上進入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希望你在新的學期里,對自己負責,積極幫助同學,成為老師的小助手?!蔽乃嚩R荒昶甙鄬W生吳智喬的媽媽在給孩子的一封信中寫道。
“孩子們終于可以回到可愛的校園了,相信家長們在高興之余也會有點小擔心?!蔽乃嚩m樛ㄐ2繄绦行iL劉敬一介紹,為了讓孩子和家長都放心,學校精心準備了“開學錦囊”,設計了有趣的親子活動。比如,學校建議家長把對孩子的祝福、對新學期的期待等,用一封家書或一句話的方式表達出來,激發孩子們對回到校園的向往和期待。還有詞語左右手、手指變變變等親子互動小游戲,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家長協助鍛煉孩子的傾聽、專注、反應、表達等能力。
開心>>>從校園“悅讀”開始
迎接2023年春季新學期,文化路小學校長王麗忙著購置了3000多本新書,為每個班級建立圖書漂流站,還專門為一年級購買了《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等圖書?!皩W校就是讀書的地方。讀書是探索世界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蓖觖愓f,“新學期,我們從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情緒入手,設計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系列活動。”
同時,學校堅持在學科教學中培養閱讀習慣,老師們融合數學游戲和語文閱讀的學科內容,設計了系列實踐活動課程,力求做到每一節課都生動、有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校將帶領學生與老師、父母一起愛上閱讀,掌握讀書的好方法,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涵養每個孩子的內心和氣質,培養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好少年!”王麗說。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封葑)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