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鳳還巢》劇照。(受訪者供圖)
海城喇叭戲《墻頭記》劇照。(受訪者供圖)
一出經典好戲,如何留下它最美的時刻?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3-2024年度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錄制演員(劇目)入選名單,全國共有102部劇目入選,其中遼寧2部劇目入選,分別是沈陽評劇院周丹主演的評劇《鳳還巢》、鞍山市演藝集團谷志剛主演的海城喇叭戲《墻頭記》。《鳳還巢》《墻頭記》是繼馮玉萍主演的《謝瑤環》、周丹主演的《小女婿》、王筱萍主演的《楊八姐游春》、肖杰主演的《馬前潑水》之后,我省再次入選該工程的劇目。
(相關資料圖)
戲曲像音像工程是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旨在挖掘保護地方戲曲文化,通過選取當代戲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劇目,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反復加工提高,留下完美的藝術記錄。入選劇目要求能代表本劇種的經典劇目,以及本劇種獨有的瀕臨失傳的傳統骨子劇目,劇目有傳承價值,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凝聚劇種表演藝術精粹、展現戲曲藝術獨特魅力。
評劇、海城喇叭戲是我省地方戲曲劇種中僅有的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此次入選的兩個劇目都是這兩個劇種的傳統經典劇目,兩位主演都是該劇種的非遺傳承人。2021年,海城喇叭戲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國瀕危劇種保護扶持名錄。《鳳還巢》是韓派創始人韓少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從唱腔、身段、音樂等多方面都表現出韓派特有的樸實、深邃、細膩、優美、大方的特色,頗受戲迷歡迎。海城喇叭戲《墻頭記》的故事因貼近百姓生活、傳播地域廣、流傳時間久而被眾多劇種排演,2017年創作復排后,更是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喜愛。
據了解,2023—2024年度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錄制演員(劇目)以搶救整理改變優秀傳統戲為主,兼及優秀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不久后評劇《鳳還巢》和海城喇叭戲《墻頭記》的錄制工作將陸續展開。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處長高立軍表示,將配置優秀班底,以最佳面貌呈現兩部劇,高效優質完成錄制工作。
新聞延伸
“經典中的精品”值得珍藏
記者 趙乃林
戲曲像音像工程是“經典中的精品”,該工程在劇目選擇、演員表演、拍攝水準上都有很高的要求。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處長高立軍介紹,入選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將為這兩個劇種的傳承與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將促進遼寧地方戲曲劇種在全國的傳播與推廣。
作為韓派的代表性劇目,評劇《鳳還巢》劇情是明兵部侍郎程浦有二女,大女兒雪雁好吃懶做,相貌丑陋,小女兒雪娥聰明美貌,知書達禮。雪娥已許配穆公子,只未成親。孰料在程浦壽宴上雪雁私見穆公子,丑陋之貌驚走了穆公子。當時南方流寇作亂,穆公子投軍掃流寇,榮立戰功,遂被封為將軍,此時程浦再提婚事,讓他與雪娥完婚,穆公子誤以為雪娥是雪雁,于是洞房之夜上演了一場啼笑皆非的喜劇。
周丹告訴記者,評劇韓派傳統劇目完整保留下來的特別少,《鳳還巢》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劇目且保存得非常完整,成為非常珍貴的傳世經典。這出戲自上世紀80年代韓少云、王琪珩從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劇本移植過來后,幾經整理修改加工,取京劇的優長,發揮評劇的特色,刪掉武戲,加大唱功的分量,增加唱段,以唱為主,突出地方戲曲接地氣的特色。作為傳統劇目,海城喇叭戲市級非遺傳承人谷志剛在《墻頭記》中扮演正義、多謀的主人公抱不平,他塑造的舞臺形象個性突出,心理刻畫細膩,觀眾好評如潮。
對于評劇《鳳還巢》、海城喇叭戲《墻頭記》的入選,鞍山市藝術創作研究所副研究員蕭忠偉認為,關鍵在于這兩部戲無論在唱腔音樂、劇目文本還是程式化表演上,都體現著劇種的本源。比如,海城喇叭戲具有表演形式夸張詼諧、曲調歡快優美、唱腔高亢熱烈、形式載歌載舞的藝術特點,輕喜劇《墻頭記》演繹的是子女不孝令人心酸的故事。這出劇找到劇情與海城喇叭戲的藝術特色的契合點,二者有機融合,相得益彰,讓觀眾笑中有淚,充滿溫情。作為入選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的經典劇目,一成不變地復排不符合藝術發展規律與時代審美需要,錄制過程中,代表性傳承人要在結合本劇種特點的同時,依照自身的舞臺經驗、表演技巧對該劇目進行創新,展現了海城喇叭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據鞍山市演藝集團黨總支副書記李明輝介紹,海城喇叭戲作為地方小劇種曾經瀕臨失傳,近十幾年在國家地方戲曲保護政策支持下,才慢慢恢復生機。海城喇叭戲傳統劇目《馬前潑水》《墻頭記》先后入選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對于這個劇種起到巨大的保護、傳承、發展與傳播的作用。集團現已復排海城喇叭戲傳統劇目6部、新創劇目12部。
采訪時,兩個劇目的主演周丹、谷志剛都表示,特別珍惜入選“像音像”這個機會,一定要更加完美地呈現劇目,高效優質完成錄制。
鏈接
像音像
“像音像”工程,是根據舞臺演出錄制的音和像既可分離、亦可合成的特性提出的。即首先在劇場演出取像,力求最好劇場效果;后在錄音室看像錄音,以求最佳聲音效果;再由演員本人為自己的錄音配像,使音和像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一思路既保證了主要演員主要唱段的聲音質量,又恢復了劇團先排戲、后演出、再制作的習慣做法,還有利于促使劇團在排練上下功夫從而確保和提升演出的藝術質量。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第一個“像”最后不用,但其卻是演員在錄音室錄音時建立“舞臺感”、啟發情緒、激發情感、調控節奏的基礎,只有“看像錄音”“放開唱”,才能有情緒、激情最好的“音”,第二個“像”也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從而留下盡可能完美的記錄。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