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說話,用遼寧文物講好遼寧故事,讓世界深入了解遼寧歷史、人文底蘊,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聯合推出大型全媒體策劃“國寶在遼寧”,以遼寧30件國寶級文物為主線,讓您和遼寧國寶面對面,為您講述凝固在文物上的歷史故事,揭開遼寧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展現遼寧浩蕩千年的壯麗歲月。
賞國寶,品遼寧。今天推出第二十七期《滿文錢幣 女真首鑄》。
(資料圖)
國寶名片
名稱:天命汗錢
年代:后金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
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正式稱汗建國,定國號為金,史稱“后金”,年號“天命”。新政權鑄行新的貨幣,滿文“天命汗錢”應運而生。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這枚“天命汗錢”,體形碩大,銅赤而潤。
錢幣面文為滿族開國初使用的老滿文,沒有圈點,與如今常見的滿文書籍、資料中的新滿文不同。
左為滿文“阿鋪開”,乃漢文“天”字;
右為滿文“福靈阿”,乃漢文“命”字;
上為滿文“汗”,乃漢文“王者”;
下為滿文“幾哈”,乃漢文“之錢”——
即“天命王者之錢”。
“天命汗錢”鑄行時期,女真人尚處于奴隸制晚期,民間以“易貨貿易”為主體,貨幣還無法在經濟生活中正常流通。
所以,八旗官兵得到新發行的“天命汗錢”,大都珍藏起來,打仗時,把它們放在帽子或盔甲里,堅信這樣做“可避火器金刃”。
“天命汗錢”同女真人的“薩滿”信仰結合起來,成了“護身符”,被賦予了更多的宗教意義,這在中國貨幣發行史上相當罕見。
關于“天命汗錢”的鑄造地點,目前存在赫圖阿拉說與遼陽說。遼陽是明代遼東地區的中心城市,經濟較其他地區發達,技術水平也更接近中原地區,各方面都可為鑄錢提供支持和保障。
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天命汗錢”僅流通了十年,并且,發行量很小,流通的地域也十分有限。
作為東北少數民族政權發行的一種貨幣,“天命汗錢”的首要意義在于宣示主權。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