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第27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副主任醫師劉研介紹,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很多人對于帕金森病的認知僅限于‘手抖’,由于大家對帕金森病的認知有限,導致出現了各種對帕金森病認識誤區。當前第一要務就是要提高對帕金森病的識別能力,提高對帕金森病患的重視。”劉研稱。
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10%
老年人才會得帕金森病?劉研稱,近年來,帕金森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很多人四十歲之前開始發病。由于精神壓力較大,中年患者的表現更為痛苦。發病年齡在21~40歲,稱之為青年型帕金森病。目前,我國約有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超過20萬,占所有帕金森病患者的10%。青年型帕金森病緩慢起病,主要表現以姿勢步態異常和不對稱性肌強直為首發,漸進發展為四肢不同程度受累和靜止性震顫。
(資料圖)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劉研稱,帕金森病的初始癥狀多表現為“手抖”,震顫是帕金森病最重要、最典型的癥狀,但是震顫不僅見于帕金森病,也見于其他疾病,包括:特發性震顫、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硬化、小腦疾病、長期酗酒、服用某些藥物等,其中特發性震顫是引起震顫的常見原因,可發生于各種年齡,以中老年人居多,特發性震顫與帕金森病震顫區別在于帕金森導致的手抖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放松時手部有明顯顫動,睡眠時手抖有減輕。老年性震顫/原發性震顫只在拿東西的時候才出現明顯抖動。因此,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并不是老年癡呆
帕金森病就是老年癡呆?劉研稱,老年癡呆的學名是阿爾茨海默病,主要癥狀是智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特別是對近期事情的記憶,總愛忘事,不過年輕的事情可能記得很清楚,沒有明顯的軀體癥狀。而帕金森病患者的智力和記憶力早期都是正常的,主要癥狀是肢體僵硬、手抖、運動遲緩等。
提醒
預防帕金森病從六方面著手
1.適當運動
適當地做一些體育鍛煉和腦力活動,訓練強度因人而異,老年人可多做打太極拳、瑜伽、散步等慢運動,每次運動30-60分鐘為宜,每天1-2次,每周5次以上,適可而止。切忌長期在家窩著看電視、看手機。
2.控制“三高”
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減輕腦動脈硬化。
3.遠離有害物質
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觸對神經系統有害物質,如煤炭、汽油、燃氣產生的廢氣,工業和農業毒素,除草劑和殺蟲劑等。
4.慎重用藥
盡量避免使用一些誘發、加重震顫麻痹的藥物。
5.合理膳食
清淡飲食,飲食營養均衡;適量喝茶,喝咖啡;避免治療藥物與膳食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根據年齡、活動量給予足夠的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應盡量安排在晚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提倡“地中海式飲食”,即在重視單種營養元素作用的同時,整體飲食類型和習慣同樣重要。
6.就醫排查
出現動作緩慢、沉重不利索、扣紐扣等精細動作不順利、一側上肢遠端的不自主抖動等,即應引起重視,就醫排查。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樊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