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藏高原來到南海之濱,西藏自治區洛隆縣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財務負責人扎西鄧珠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上,忙碌地接待著展位前絡繹不絕的采購商和觀眾。他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帶了青稞糌粑餅干、青稞掛面、蕎麥掛面系列產品展示,公司的原材料都產自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
(資料圖)
寧夏手工羊毛地毯、云南松茸制品、福建武夷巖茶、山東德州扒雞……消博會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國內展區,薈萃了各地依托鄉土資源開發的特色產品,集中展現了鄉村振興新風采。
4月11日,觀眾在拍攝產自寧夏的葡萄酒。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立足一方水土,深耕特色農產品開發,產業和市場規模不斷拓展——登上消博會國際展臺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有不少已然在行業中打響了名聲。
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消博會上推出了東方谷物發酵米釀、丹桂米釀醬、本味糯米料酒3款新品。米婆婆電商公司總經理陳江華告訴記者,米婆婆多年專注于谷物發酵領域,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開發了休閑零食、健康飲品、發酵低度酒、液態調味4大品類30多種產品。
4月14日,觀眾在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臺了解相關產品。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從田間地頭不斷延伸的“土特產”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讓眾多農民分享了農業產業化紅利。
陳江華介紹說,在米婆婆的糯米等主要原料種植基地,原料采購主要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6000余戶農戶增收。這種模式不僅保障了公司優質原材料供應,也促進了鄉村種植產業基地發展,實現公司、合作社和農戶三方共贏。
洛隆縣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利用當地的青稞、蕎麥資源,開發生產了60多種產品,改變了洛隆縣對外銷售原糧的傳統模式。扎西鄧珠介紹說,公司每年與洛隆縣青稞種植戶簽訂青稞收購合同,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農牧民增收。
4月14日,觀眾在西藏洛隆縣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了解相關展品。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消博會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土特產”走向更廣闊市場,搭建了重要橋梁。陳江華說,參加第三屆消博會,米婆婆的主要活動為新品見面和產品試飲,讓消費者可以零距離了解和體驗品牌新品。
“本屆消博會,全球頭部企業更加集聚,國內消費精品更加優質,我們得以從中了解到國內外最新最全的行業信息,也看到了品牌發展的全新機遇。”陳江華說。
記者周正平、夏天
責任編輯:黃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