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近年來,天津市河東區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為目標,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問題,筑牢平安建設根基。市、區有要求,街道社區有行動,二號橋街道福東北里社區黨委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方式創新,總結“三進四必”基層調解工作法,主動融入社區治理格局,不遺余力化解群眾矛盾,解決群眾難題,贏得群眾口碑,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察民情、聽民聲,“軸心”作用“強基固本”
“群眾在哪里,社區黨組織就出現在哪里;群眾需要什么,社區黨組織就幫什么”。2018年,河東區推廣二號橋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經驗,依托社區黨委成立“曉嫻人民調解室”,建立“1+4”調解模式,做好“公調、訴調、訪調、檢調”四個對接,聯合社區警務室、街道司法所、法官工作站建立前置調解機制,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水平,打造一站式基層調解平臺。4年來,作為社區治理“帶頭人”和“曉嫻人民調解室”的負責人,福東北里社區黨委書記帶領“兩委”班子成員,發揮黨組織軸心作用,真正將社區黨員組織起來、教育起來、引導起來,成立“紅色調解”志愿服務隊,組織黨員讀原著、學原文,學黨史、講黨課,學政策、做貢獻,舉辦“學習身邊榜樣”主題黨日活動,教育引導黨員成為黨的理論政策宣講員,在思想上引領群眾;成為民情民生速遞員,在工作上貼近群眾;成為綜合服務保障指揮員,在生活上關心群眾。“紅色調解”志愿者與社區黨委群策群力,在疫情防控、扶貧助困、疫苗攻堅、創文創衛等重大考驗中展現強大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在核酸篩查工作中,“紅色調解”志愿者針對居民不理解、有顧慮的情況,耐心細致宣傳政策、紓解安撫群眾情緒,所有問題在柔聲細語中悄然化解。
解民憂、紓民困,“三進”服務“春風化雨”
“一些看似瑣碎的民生小事,對老百姓而言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做群眾工作就要從群眾的利益和需求出發” 。福東北里社區堅持黨的領導“一根鋼釬插到底”,調解工作永遠在群眾身邊。一是調解室進黨群,服務群眾零距離。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將調解工作室開在小區院里,建立“周四法律咨詢日”,邀請律師在調解室坐班,為社區居民及時解決家中涉法難題。與天津電視臺“二哥說事兒”欄目組合作,同步開展線下法律咨詢和調解活動,讓依法調解深入居民心中。二是調解員進網格,排查化解零距離。社區黨委將紅色元素植入人民調解工作,在網格黨支部中招募了9名熟悉社情民情的紅色調解志愿者,吸納2名從事法律工作的“能人”進入“幫幫團”,排查化解多起家庭糾紛、鄰里矛盾和社區治安案件。通過網格員信訪代理機制,幫助群眾協調寧月花園污水外溢、福東北里房屋修繕排險等群眾難題和糾紛瑣事,營造“一人在調解、眾人獻良策”的良好氛圍。三是調解工作進百姓家庭,平等交流零距離。社區黨委班子成員經常走樓串戶,主動到居民家中拉家常、敘家事,講群眾聽得懂且能接受的“大實話”。今年以來,社區黨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256次,通過近距離解決民生訴求、成功調解矛盾糾紛32件,涉案金額14510元。
順民意、贏民心,“四必”宗旨“潤物無聲”
“群眾工作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社區黨委堅持“把每一個群眾當親人”,帶著感情、帶著責任、正視問題、直面矛盾,深挖研判群眾訴求背后的故事,推動“事心雙解、事了案結”。一是重點人群必訪。舉一反三是消除隱患的重中之重。得知社區一戶年過七旬的夫婦兒子病危后,網格員和調解員歷時5個月堅持輪流看望照顧病人,及時化解家庭矛盾,為老人送去關愛和慰問。為杜絕發生類似問題,社區黨委定期召開“四失五類”重點群體糾紛研判工作會議,幫助有困難的群眾解決后顧之憂。二是小巷輿情必知。“用腳底板丈量”是化解矛盾的成功秘訣。調解員在日常巡邏中聽到居民議論因自來水管老化導致“吃水難”問題,極易引發群訪。社區黨委第一時間安排網格員趕到現場查看,持續3個月挨家挨戶做工作,最終達成了既讓低樓層住戶滿意、又讓高樓層住戶解決喝水難問題的拆改方案,為百姓心中注入一股清流。三是見面匯報必做。公開議事是調解成功的關鍵因素。在實踐中,社區黨委總結出“一穩、二疏、三組織、四公開、五參與”的五步調解法。針對住戶反映家中暖氣不熱的情況,帶領網格員立即入戶調查統計,督促供熱企業及時測溫檢修,召開供暖協調會,定期在社區公眾號、微信群公示工作進度,及時“向群眾匯報”。供暖期結束后,社區黨委召開居民代表會議,制定了全年整改維修方案并順利施工,群眾的心暖了、氣順了,更滿意了。四是為民之心必誠。黨員帶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法寶。社區一棟樓內居民因自行籌資更換對講門事宜引發糾紛,社區黨委第一時間聯系維修公司,建立樓內微信群,發動黨員主動站出來和調解員們群策群力做好勸解疏導,最終樓門修好了、對講機通了、樓道燈亮了,居民與黨組織的心貼得更近了。
責任編輯:黃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