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沈陽5月18日電(記者趙洪南)1200多年歷史的九霄環佩琴驚艷亮相、清音悠遠的古琴演奏、展示古韻華服之美的走秀、古代文人揮毫潑墨的情景再現……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遼寧省博物館用多場沉浸式的文化演出賦予國寶新生命,讓走進博物館的觀眾直呼歷史文化的姿態萬千、魅力無窮。
5月18日,遼寧省博物館內正在上演的舞蹈節目。(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在遼寧省博物館內搭建的舞臺上,古風古韻的吟誦歌舞,細致精心的節目編排,清麗雅致的演出服飾,絢麗多彩的舞臺效果,讓觀眾展開一場與古琴、書畫、瓷器等文物的跨時空對話。
“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展廳一角。(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聽琴音、觀琴形、感琴韻,遼寧省博物館于18日最新開展的“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帶觀眾走進古琴的文化世界。展覽共展出古琴文化相關文物、古籍121件,遼寧省博物館館藏唐伏羲式九霄環佩琴、旅順博物館館藏唐伏羲式春雷琴、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素漆十弦琴等國寶級文物悉數亮相,向觀眾展現古代名琴的獨特魅力。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唐伏羲式九霄環佩琴。(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展廳內,不同形制的古琴穿越時空,與帶有古琴元素的文物共同構建出各個文化空間,引導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古往今來文人雅士對古琴的喜愛,體悟他們的精神追求與內心世界。遼寧省博物館學術研究部研究館員李瓊璟說,在博大精深的唐文化中,古琴文化承載著盛唐記憶,古琴也成為呈現盛唐氣象的重要實物。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確定的傳世唐代古琴約有20張,其中最著名的唐伏羲式九霄環佩琴僅有4張,此類琴有聲傳九霄,音似佩鳴之意,故名“九霄環佩”。
李瓊璟說,今年的博物館日,我們打破了固有單純文物展的模式,讓附著在文物背后的文化成為吸引觀眾的強勁力量。希望通過藝術形式讓館藏文物“活”起來、“動”起來,讓觀眾在體會經典文物之美的同時,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18日當天,遼寧省博物館還將開放文化夜場,除了開放十余個展覽外,還設置多點位的古風造景、情景表演等,吸引觀眾前來“打卡”。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