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一市文史館“主題書畫巡回展”開幕
111幅書畫作品展現黑土地時代風貌
(資料圖片)
“主題書畫巡回展(第一站)”上的書法作品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觀展
核心提示
《重振雄風 再創輝煌》《漁家傲·寫在東北振興》《彩云追月》《積健為雄》……5月23日,作為“東北三省一市文史研究館‘促振興、求突破、助發展’文化交流活動”之一的“主題書畫巡回展(第一站)”在沈陽市文史研究館拉開了序幕。111幅立意深遠、筆觸精良、極富時代氣息的書畫作品,生動展現了東北黑土地上蓬勃發展的力量,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展。
88名館員深情描繪白山黑水
東北三省一市文史館“主題書畫巡回展”匯集了中央文史研究館、遼寧省文史研究館、吉林省文史研究館、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的88名館員、研究員的111幅書畫作品。
東北地域文化特色是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一件件精心創作的作品,記錄了東北人奮斗與拼搏的景象,置身于展廳,畫中展現的白山黑水、廣袤大地、普通百姓、工廠、鄉村……無不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回憶。
趙華勝的作品《孺子?!吩⒁馍羁?,筆墨沉實,人物形象生動豐滿,歌頌了東北人民在振興路上“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拼搏精神。易洪斌的作品《積健為雄》氣勢磅礴,筆力遒勁,喻示著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日千里、日新月異的強勁發展勢頭。冷旭的作品《共沐春光》花團錦簇,生機勃發,體現著東北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獲得的幸福感。亓官良的《秋實圖》托物言志、氣韻風發,表達出人們渴望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新成就的強烈愿望。徐甲英的作品《老家》、盧志學的作品《彩云追月》、鄭伯勁的作品《關東雄風入云端》群峰穎脫,渾厚華滋,表現出白山黑水的大美之境。“《彩云追月》是專門為此次展覽而創作的,我把東北這片土地的熱愛都傾注在這幅作品中,用大筆大墨潑色潑墨來表達自己的性情和感動,傳遞出一種濃濃的鄉音、鄉韻和鄉情。”盧志學說。
此次展出的國畫作品以濃墨重彩繪寫和諧美好的動人畫卷,如柳詠絮的《頂天立地》、張寶澍的《山村》、羅東平的《沈陽故宮》、曹偉的《蒲茂荷香》、王占魁的《沈北七星山春意》、何蘭坐的《春和景明》、趙玉穎的《鶯歌燕舞》、黃文麗的《四季頌歌》等。
在展覽現場觀眾感受到東北美術作品帶來的別樣風韻,還感受到東北書法家的藝術風貌。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沈陽書畫院創研部主任馬喆說,此次展出的書法作品蘊含著精深的傳統文脈和現實的文化張力。比如林聲的作品《重振雄風 再創輝煌》、李寶權的作品《漁家傲·寫在東北振興》、趙雋明的作品《七律·北國冬天》、秦宏的作品《美好愿景》、李仲元的作品《關東山水四聯屏》,王賀良的作品《巨龍猛虎七言聯》,姚志忠的作品《中華復興有感》等,筆勢雄強,墨韻彌彰,他們以詩情頌偉業,以文心寄振興,既體現了中國書法的獨特藝術魅力,又表達了書法家欣逢新時代所迸發的豪放情懷。
以書畫譜寫東北奮進新征程風貌
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些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積淀,滋養著黑龍江的畫家。此次展出的19名黑龍江藝術家的19幅作品,以書言志、以畫寄情,在白山黑水之間描寫東北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及東北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如吳團良的《雪域情暖》、林百石的《春到人間草木知》等。
而王云坤、段成桂等19名吉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創作的20幅作品,其中李巍的《丹頂宜承日》,以藝術手法展示東北振興發展的蓬勃力量;張福有與蔣力華的書法作品表達東北三省文史研究館以文化促振興、求突破、助繁榮,不負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另外,此次還有6名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來助陣,6幅作品展現出藝術家們用文化鑄魂、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的精神風貌和責任擔當。侯德昌的書法作品李白詩《早發白帝城》,以時代感情行筆布局,情韻逼人,把李白詩中壯麗江山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韓美林的《驊騮》,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藝術形式,生動表現出“馬”的縱橫馳騁。郭怡孮的《煌煌芙蕖》,其作品展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心靈交流和溝通。而張立辰的《荷》、楊力舟的《金秋紅柿圖》和王明明的《曉霜幽寂靜心齋》這三幅作品,表現手法多樣,或大膽留白、虛實相生,或嚴謹布局、濃墨重彩,將真實的內在情感與時代文化精神表達出來。
(遼寧日報 記者楊競文并攝)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