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為落實“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現場會”的部署,5月30日,沈陽市分類辦在于洪區召開了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
沈陽首個“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來了
與會人員首先來到于洪區松山西路上的“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在現場記者看到,服務站內設置可回收物四分區,包括紙張、金屬、塑料、低值品類,并配有智能稱重系統及24小時可投放的自助分類投放箱。分類服務企業工作人員介紹:“居民注冊掃碼進行投放,產生的積分可到服務站內的積分兌換處兌換所需商品,也可以直接兌換現金。”在服務站一角,記者看到了標有“易貨區”字樣的貨架,上面擺放著面包機、電腦顯示器等物品。“這是‘以我所有 換你所需’區域,我們設置二手舊物置換區域,便民的同時也可以讓資源循環再利用。”
隨后,一行人走進于洪區陵西街道松山南小區現場觀摩學習。松山南小區是剛剛改造的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結合垃圾分類工作,將小區內原設有的66處垃圾桶,經撤桶建亭后,歸集為現有5處分類投放點。園區內采用全新垃圾分類亭,封閉垃圾投放箱,太陽能供電,自動開蓋,既節約能源又方便投放,同時保持環境整潔。園區加大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建設,號召居民參加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參與園區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或在集中投放點引導他人正確分類投放垃圾可獲得公益積分,通過積分換取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
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參觀結束后,與會人員來到陵西街道辦事處召開會議。于洪區分類辦負責人介紹:“‘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試點運營一個月以來,可回收物貨量逐步提升,有效打擊了廢品回收非法經營,杜絕了街區、背街小巷環境污染,凈化了城市市容市貌,受到了居民的歡迎。”
會議結合沈陽市分類工作實際,剖析問題,明確提出近期工作重點:一是加快完成分類星級小區建設;二是保障分類設施設備運行;三是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提量增效;四是落實分類管理責任人制度;五是加強黨建引領示范工作;六是持續做好宣傳引導工作。
會議最后強調,要在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立足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崗位,鞏固沈陽市分類工作“東北第一”成果,努力實現爭創“全國一流”工作目標,用心工作、用情服務,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的好習慣,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積極貢獻力量。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簡丹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