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少兒主題城市書房里閱讀。李浩攝
2021年沈陽市啟動城市書房建設工作以來,已累計建成城市書房26座、城市書屋116間。相比書店、圖書館等傳統閱讀空間,城市書房作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服務時間長、環境品質高、書籍內容新,深受市民喜愛。這些城市書房,有效地解決了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需求,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精神糧倉”,讓每一位閱讀者盡享讀書的樂趣。
近日,記者走進幾座頗受市民青睞的城市書房“網紅”打卡地,傾聽讀者內心感受,品味城市“書香氣”。
(資料圖片)
在家門口
享受讀書快樂
經過刷臉進門,到書架挑選想看的書……渾南區莫子山城市書房,利用數字化技術讓讀者的閱讀過程變得十分便捷。當記者走進莫子山城市書房時,書房里已有不少讀者在看書。這座利用廢舊廠房改造的書房,是兩棟三層的格局,中間有連廊相連,白色系的裝修風格,時尚干凈、簡約清新,讓人感覺放松又舒暢。
“我們追求的是,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閱讀到好書。”渾南區文旅局局長徐柏鋼介紹說,“第一次來到書房的讀者,只需用身份證進行注冊及完成人臉錄入,即可實現‘刷臉’借書、還書等全程自助服務。”
有趣的是,這座城市書房還為讀者準備了各具特色的閱讀室,其中中式的叫作“紅樓夢”,西式的叫作“沉思錄”,日式的叫作“源氏物語”。這是獨具藝術魅力的三本書的名字,讓讀書者一看就能理解其意。
一位家住附近的王女士帶著孩子來看書,她說:“家門口建起了書房,感覺特別方便。看書看累了,還可以帶兒子去外邊的公園里玩一玩,讓人很有幸福感。”
沈河區緣園少兒主題城市書房,精準定位服務兒童及青少年學生群體,覆蓋周邊十余所學校,讓許多學生閑暇時有了很好的讀書空間;皇姑區梧桐書房,則成了社區老人的最愛,一些朗讀愛好者每天都會到書房進行朗讀經典,這里為老年人提供了休閑好去處,讓老年人退休生活更精彩;大東區時代文倉城市書房除了承擔閱讀文化空間的重任外,還設有文創市集、咖啡館等,為讀者提供拓展式休閑娛樂、藝術欣賞等服務……可以說,沈陽城市書房不僅讓大眾享受“悅讀”,為讀者帶來全方位的閱讀體驗,也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滿足市民多元化閱讀需求
記者走進沈河區緣園少兒城市書房時,十多個小朋友正在聽書房工作人員講童話故事。書房館長王娜介紹:“這里經常舉辦針對孩子的活動,通過多樣的豐富文化活動吸引孩子們,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在和平區漢字主題書房,一些人正在學習古琴,練習書法。董雪飛是書法學員之一,她笑著對記者說:“我特別喜歡來書房,這里讓我感受到了深厚的中國文化,對我的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是回到家里,我也會在品茶時,拿上一本書進行閱讀。”
漢字主題書房項目策劃人英子告訴記者,這個書房是全國第一家以漢字為主題的書房。書房引進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將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與城市書房結合在一起,為公共文化服務注入豐富的文化養分,這也是城市書房主題化、特色化、趣味化、體驗化的一種創新嘗試。除了中國人,也常有外國人帶著孩子來這里看書,感受中國文化,通過漢字打開了外國朋友了解中國的另一扇窗口。
記者從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了解到,隨著一批批城市書房、城市書屋的建成開放,新型文化載體的價值和內涵不斷深化,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好評。市民們紛紛“打卡”城市書房,給出了“城市書房是這座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離家近,很方便,服務也周到”“讀書氛圍很濃厚”等評價。“城市書房競相開放”的新聞報道更被市民票選為“2021年沈陽市十大民生新聞”。同時,沈陽城市書房建設也吸引了各級媒體關注的目光,《人民日報》評價沈陽城市書房建設“閱讀更便捷服務更貼心”;央視新聞特別節目《今日中國》遼寧篇中,給予渾南區莫子山“城市書房”充分肯定;《人民日報》(海外版)以“有溫度的文化不一樣的精彩”為題,報道和平區老北市漢字主題書房。
如今,沈陽城市書房、書屋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前往,其文化引領和精神休憩效能也得到了全面的彰顯。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陳鳳軍)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