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小毛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動了一點點。當它笨拙地從一片葉子爬到另一片葉子之上時,它覺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個世界……”6月8日8時,雨后晴朗的天空中白云朵朵,蔥綠小山環抱的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木奇鎮上堡小學教室里,傳出瑯瑯讀書聲。
這是28歲的語文老師李詠琦上午教的第一節課,一字一句認真讀書的10名二年級小學生,是這所已有70多年歷史村小學的全部學生。
上堡小學現在的校舍翻建于2000年,紅屋頂加白色墻面與周圍山林的翠綠相映襯,美如畫卷。教室里,李詠琦老師正用投影儀將當天的課件投映在復合推拉式黑板上,孩子們的眼神都注視著老師的一舉一動,生怕漏掉了老師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第二節課是體育課。校長吳連鵬領著孩子們在操場上練習運球、投籃,雖然老師和孩子的籃球技術不高,但孩子們玩得很愉快。
吳連鵬以前教的是語文和數學。現在,有兩位年輕的老師任主課,吳連鵬就教體育、思想品德和科學三門課;李詠琦老師教語文、美術和書法;26歲的楊秋霞老師教數學和音樂。校內兩排房子里,一間普通教室、一間綜合教室、一間教研室和一間給老師及學生提供午餐的小餐廳。操場的東側碼放著整整齊齊的劈柴,那是為冬天取暖準備的。
楊秋霞和李詠琦是5年前來的特崗教師。楊秋霞來自興城市,李詠琦來自北票市。她倆平時吃住在鎮里的集體宿舍。
“你們為什么會選擇留在這個山溝里當老師?”記者問,她倆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都是農村長大的孩子,雖然這里比較閉塞、人少,但只要有孩子需要,我們就愿意留在這里,希望這里的孩子們能像所有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新賓縣地處我省東部山區,部分村屯較為偏遠,其中一些孩子到鄉鎮中心校上學存在一定困難。近年來,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積極推進合村并校進程,合理配置鄉村教育資源,解決部分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讓偏遠地區孩子受益,都能有機會進入條件更好的中心校就讀。
“時辰到了,它清醒了過來,再也不是以前那條笨手笨腳的小毛蟲。它靈巧地從繭子里掙脫出來,驚奇地發現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對輕盈的翅膀,上面布滿色彩斑斕的花紋。它愉快地舞動了一下雙翅,如絨毛一般,從葉子上飄然而起。它飛啊飛……”孩子們朗聲讀著。
遼寧日報記者 楊靖岫 文并攝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