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遼寧省腫瘤醫院發布,并將進行全省范圍內的精讀巡講。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是我國首部本土腫瘤整合診治“指南”,由中國抗癌協會組織13000余位權威專家集體編寫完成。“指南”體系包含了腫瘤患者診療的全程管理內容,醫生可以通過“指南”規范自己的診療過程。
發布
(資料圖片)
首部“中國自己的腫瘤診治指南”
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遼寧省抗癌協會理事長、遼寧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樸浩哲教授介紹,中國每天約有8000人死于腫瘤。《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癌癥防治行動》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43.3%和46.6%;高發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達到55%及以上并持續提高;基本實現癌癥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
多年來,我國一直在沿用、參考或翻譯國外指南給中國病人治病。國外指南固然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本土指南。因此提高我國腫瘤防控水平,制定適應本土的中國指南勢在必行。2022年開始,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的領導下,中國抗癌協會組織13000余位權威專家,集體編寫完成我國首部《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共計800余萬字,覆蓋53個常見瘤種和60個診療技術。“指南”內容全面、兼顧基層、注重規范、中西并重、強調早篩,不僅吸取了國際的成熟經驗,還納入中國數據,特別結合我國臨床專家的共識與經驗,更貼合我國腫瘤診療現狀,具有系統性、創新性和醫療可及性,是一部“中國自己的腫瘤診治指南”。
規范
涉及腫瘤診療全過程
遼寧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遼寧省腫瘤研究所所長劉宏旭教授介紹,根據遼寧省最新發布的腫瘤登記數據顯示,遼寧省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約5.6萬例,發病率383.54/10萬;惡性腫瘤死亡例數約3.6萬例,死亡率249.79/10萬。惡性腫瘤發病第1位是肺癌,其次為結直腸癌、乳腺癌、肝癌和胃癌,前10位惡性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7.9%。以惡性腫瘤為代表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問題日漸突出,癌癥整體防控形勢仍然比較嚴峻。“指南”的立體化推廣有助于推進遼寧省腫瘤防治由“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發展,促進更好、更快構建起完整的遼寧省癌癥防控網絡新體系,為健康遼寧筑牢腫瘤防治臨床實踐和科學理論根基。
“‘指南’對于腫瘤專科醫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遼寧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巖教授介紹,“特別是醫療工作方面,‘指南’包含了腫瘤患者診療的全程管理內容,無論是哪個科室的醫生都可以通過‘指南’規范自己的診療過程。”
巡講
院士帶隊來沈解讀
記者了解到,“指南”本土特點突出,聚焦中國人群流行病學特征、遺傳背景、原創研究成果,適合中國國情,并突出中醫特色和我國癌癥防控經驗。
遼寧省抗癌協會秘書長、遼寧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于韜教授介紹,今后,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指南”進校園、進基層等活動,進行立體化推廣。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也將帶領中國頂尖級癌癥專家齊聚沈陽,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對“指南”進行點評和詳細解讀。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尚志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