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魁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沈陽現代化都市圈第二屆龍舟邀請賽暨沈陽市第十三屆龍舟大獎賽吸引了眾多沈城市民和外地游客觀賽,激活了這座城市的假日經濟。近年來,以龍舟、賽艇為代表的水上運動在全國各地快速發展,緊抓以“水”興城機遇,沈陽大力推動體育與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水上運動經濟”。
龍舟賽帶火沈城端午假日經濟
本屆龍舟大獎賽,僅僅一天的賽事,就吸引了數萬名觀眾來到渾河岸邊觀賽,熱度空前,這樣的火爆場面讓從2004年就出任沈陽市龍舟大獎賽裁判長的郝承軍很振奮,“沈陽市舉辦了十幾屆龍舟大獎賽和五屆賽艇國際公開賽,本次龍舟大獎賽是觀賽人數最多的一次。”
近年來參加過很多國內龍舟大賽的北盛龍舟隊領隊郝鑫表示,本屆沈陽龍舟大獎賽的火爆程度已經不亞于一些南方傳統龍舟強市的比賽,賽事不再是單純的體育比賽,而是辦成了市民的節日。參賽隊伍、組別多,選手超過500人,岸邊還有“端午龍舟市集”,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消費。近30家攤位,包括運動體驗、餐飲休閑、文創產品以及沈陽本地特色的農副產品等等,為市民呈現了一場豐富多彩、多元化的端午水岸市集,構成“體育+文旅”的繁榮景象。“本屆龍舟賽的成功舉辦,讓大家看到了沈陽發展‘水上運動經濟’的巨大潛力。只要有好看的比賽,豐富的互動內容,一定會有更多的觀眾被吸引到比賽現場。”郝鑫說。
建議恢復“龍舟月”吸引八方來客
作為沈陽龍舟運動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郝承軍認為,隨著龍舟項目的普及,沈陽市的龍舟賽事活動完全有條件打破近年來延續的一年一次比賽慣例,增加比賽次數和時間。“沈陽市龍舟大獎賽早在2004年就開始舉辦,在2005年和2006年均舉辦了‘龍舟月’,當時是每周都有比賽,賽事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參賽隊伍除了省內和南方省市的高水平龍舟隊外,還有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龍舟隊,整個‘龍舟月’參賽隊伍達到了98支。”郝承軍回憶道。
與10余年前相比,沈陽的渾河“最美城市靜水賽道”的條件更好,水上運動的熱度更高。郝承軍直言:“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上運動越來越受歡迎,現在恢復‘龍舟月’的條件比較成熟。7月、8月,沈陽的氣溫相比南方要涼爽,如果沈陽市舉辦‘龍舟月’,相信會有很多南方的龍舟隊甚至國外的隊伍前來沈陽參賽。一方面,高水平隊伍的到來,會讓賽事更加精彩激烈;另一方面,每個周末都有精彩賽事,會讓更多的觀眾有更多的機會來到比賽現場觀賽,將‘體育+文旅’融合,帶動沈城‘水上運動經濟’的發展。”
“舟艇并進”發展水上運動
2021年,龍舟作為表演項目亮相東京奧運會賽場,這標志著龍舟啟動了入奧程序。與傳統龍舟相比,精心研發出的競技型龍舟更具設計感和速度感。今年,龍舟作為正式比賽項目,還將亮相杭州亞運會賽場。
沈陽正在打造“賽艇之都”,郝承軍認為,起源于西方的賽艇和起源于中國的龍舟有著相通之處,完全可以中西合璧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很多人認為賽艇運動是水上運動的代表,其實在中國,龍舟運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非常可觀的。像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鎮遠縣,那里的賽龍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賽龍舟文化節。2022年賽龍舟文化節僅三天時間,鎮遠縣就接待游客31.94萬人次,拉動當地‘文體旅’消費3.26億元。”
郝承軍表示,近年來,龍舟運動在大江南北全面開展,而且已經火到國外。國際化會進一步擴大龍舟影響力,提升這項運動所創造的經濟效益。
沈陽國際賽艇中心總經理隋青楊表示:“最近幾年學習賽艇的人很多,他們同樣對龍舟也很感興趣,像今年龍舟大獎賽上,多支隊伍的隊員平時在渾河上劃賽艇。如今沈陽市的賽艇運動在加速普及,全市已經有40多所中小學開設了賽艇課,每天在沈陽賽艇國際中心訓練的會員超過100人。未來,我們會經常看到,在渾河、蒲河等沈城河流的水面上,賽艇和龍舟齊頭并進,沈陽市的‘水上運動經濟’會劃向一個新高度。”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馬騁)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