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哆好玩的賽龍舟》里了解端午 在《故宮里的大怪獸》中細品國樂
暑期檔兒童劇主打優秀傳統文化
兒童劇《哆好玩的十二生肖》一直深受孩子們喜愛。這個暑假,該劇繼續為孩子們講述中國生肖文化。(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備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兒童劇集中亮相暑期檔。互動兒童劇《小蝌蚪找媽媽》、繪本實景舞臺劇《最愛的,是我》、京劇兒童劇《三打白骨精》、科學劇《物理秀》等類型豐富的多部兒童劇將在我省多地上演。這當中,融入歷史元素、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哆好玩的賽龍舟》《哆好玩的十二生肖》《故宮里的大怪獸之吻獸使命》等劇目成為暑期檔一大看點。
《三打白骨精》“打開藝術之門”
據不完全統計,暑期,沈陽將有30多場兒童劇輪番上演。針對兒童觀眾,盛京大劇院第九屆“打開藝術之門”從7月至9月,將有15個項目共19場精彩演出,其中包括音樂話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穿越平行世界》、繪本實景舞臺劇《最愛的,是我》、京劇兒童劇《三打白骨精》等多部兒童劇作品。遼寧中華劇場在暑期也將推出親子科學劇《物理秀》、音樂劇《故宮里的大怪獸》等多場經典兒童劇演出。這是我省兒童劇演出的一個縮影,也是當下兒童劇演出市場的寫照。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2022年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暑期、國慶假期等演出市場的熱門檔期內,兒童劇演出的票房占比均達到30%以上,成為市場亮點。從經典童話、繪本故事的改編作品到全球IP動畫形象的衍生舞臺劇,再到融入科學知識、傳統文化等不同主題的原創新作,當下的兒童劇無論是題材還是內容,都十分豐富。眾多優秀兒童劇的上演不僅讓孩子們有了更多選擇,也將讓他們對戲劇本身有更多的認知,拓寬他們的藝術視野,提升審美能力。
在兒童劇演出運營行業深耕多年的鄭真看來,好的故事是兒童劇的起點,優質的內容是劇目成功的關鍵因素。特別是隨著人們對兒童劇認識的不斷更新,兒童劇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如今,更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已融入兒童劇舞臺。
《哆熱鬧的年》開啟“沉浸之旅”
挖掘中國經典故事IP,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正進行著經典兒童劇《小蝌蚪找媽媽》的演出準備工作。8月18日,該劇將在遼陽大劇院上演。作為遼寧兒藝的經典劇目,該劇此前曾多次演出并獲得小朋友的喜愛。《小蝌蚪找媽媽》的導演賈莉娜介紹:“《小蝌蚪找媽媽》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并融入環保主題。此次通過融合戲劇教育,讓孩子們走上舞臺,希望他們能充分感受到我們中國IP形象小蝌蚪身上勇敢、堅強的好品質。”
將歷史元素融入舞臺,音樂劇《故宮里的大怪獸》選取故宮元素,將戲曲、國樂、民族舞蹈等傳統藝術與多媒體舞臺技術融合,該劇將于9月在遼寧中華劇場與小觀眾們見面。“為孩子們展示優秀兒童劇,是擁有50多年歷史的遼寧中華劇場一直所堅持的工作標準。”遼寧中華劇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會從內容和影響力、演出數據以及劇目傳遞出的價值觀念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希望通過兒童劇讓兒童、家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創新形式,讓傳統文化可看可感。在沈陽小雞哆哆劇場,融合沉浸式戲劇,通過與孩子們互動演繹《哆好玩的十二生肖》《哆好聽的夏》《哆好吃的秋》《哆熱鬧的年》《哆好玩的賽龍舟》等系列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原創兒童劇,創新的演出形式備受小朋友喜愛。“用講故事代替講道理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創作理念,希望通過我們的兒童劇,能夠讓孩子們喜歡上我們的傳統文化。”小雞哆哆負責人張嵐蘭表示。據悉,這個暑假,該系列兒童劇也將上演。
一直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遼寧兒童劇創作的重要主題。“從上世紀60年代起,從遼寧兒藝成立初期創作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到80年代創作的《人參娃娃》,再到近些年排演的《愛孝總動員》《大栓的小尾巴》等。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東北地域文化,遼寧兒藝一直在不斷創新,與時代同步,為孩子們提供優秀的兒童劇作品。”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佟春光介紹。
目前,遼寧兒藝正在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新的創作,劇院不僅與兒童劇行業專家深入探討,更與小觀眾交流,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深入挖掘遼寧文化元素,通過兒童劇這種寓教于樂的藝術形式讓文化得以更好傳承。”佟春光說。
如何才能給孩子們更好地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此,鞍山市藝術劇院院長李振寧認為,打造精品兒童劇是關鍵,“通過戲劇,能更好滋養孩子們的心靈。”鞍山市藝術劇院正在挖掘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故事、經典典籍,計劃推出系列歷史主題兒童劇。李振寧表示:“對于劇本創作,我們將全過程精細化制作,用適合孩子們的舞臺語言讓歷史‘活’起來,同時也讓孩子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更多智慧與力量。”
(遼寧日報記者 譚 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