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炎炎盛夏,在沈陽市法庫縣臥牛石村,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陸國斌正揮汗如雨、不知疲倦地創作著墻畫。一幅幅生動的交通安全宣傳畫、一句句溫馨的提示語,在他的妙筆之下躍然墻上,路過的群眾不時駐足觀看。
從藝經
(資料圖)
用藝術奉獻人民 用畫筆回饋社會
“喝酒可不能開車、騎電動車一定戴好頭盔……”陸國斌創作的同時還不忘向圍觀的群眾提醒兩句。七年來,陸國斌堅持“用藝術奉獻人民,用畫筆回饋社會”的理念,開著二手車、用著“老人機”、穿著工作服,走遍省內8個市、70多個鄉村和街道社區,義務繪制文化墻超過11萬平方米,以筆為媒扮靚美麗鄉村,成為群眾口中的“布衣教授”。他的奉獻和堅持,受到群眾的認可和社會的關注,先后獲得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遼寧省道德模范、沈陽“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
陸國斌說:“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行’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日常出行的安全與文明,不但體現著個人和城市的形象,更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什么是福,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覺得這樣的創作非常有意義,今后我要把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理念植入到為民創作之中,讓更多的人關注交通安全,規范出行行為。”
屬首次
百米墻畫繪就美麗鄉村平安文明路
記者看到,墻畫總長足有百米,內容涵蓋杜絕酒駕、禁止農用車載人、佩戴安全頭盔等與農民群眾日常出行密切相關的十余個交通安全常識。
據了解,在沈陽鄉村創作以“文明交通”為主題的百米墻畫尚屬首次。此次創作活動由沈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等單位發起,并邀請陸國斌教授參與其中,目的是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專業的繪畫技藝,宣傳交通安全常識,傳播文明交通正能量。
獲贊譽
宣管并重織牢農村交通安全防線
近年來,法庫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高度重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始終堅持“宣傳先行 宣管并重”的工作理念,緊密圍繞“一盔一帶”、“百噸王”整治、“減量控大”事故預防等專項行動,針對農村重點運輸企業駕駛人、農用車輛駕駛人等重點群體開展精準宣教。
特別是歷經三年、全力推進的“亮尾示廓”工程,免費為9.8萬余輛涉農車輛粘貼了反光標識,使長期困擾農民群眾出行安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涉農車輛事故件、死、損、傷分別比三年前下降80%、87.5%、74.3%、94.7%,切切實實地為農民群眾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李欣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