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遼寧聚焦新材料、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潔凈能源與精細化工等優勢科技和產業領域,以全新體制機制,正式揭牌啟動組建材料、遼河、濱海和黃海四家遼寧實驗室。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家遼寧實驗室一年來的建設成果。
【資料圖】
經過一年來的建設發展,我省四家遼寧實驗室的科研基礎條件不斷完善,運行管理機制逐步健全,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科研產出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初步顯現。
省科技廳廳長 蔡睿:目前,四家實驗室以項目為牽引集聚科研人員582名,與鞍鋼、黎明、恒力、瓦軸等一批龍頭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6個,啟動實施重點科研項目56項,推動在遼轉化科技成果30項,累計合同金額達到3.8億元。
遼寧材料實驗室旨在打造材料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鞏固提升我省材料研發和材料產業優勢地位,支撐引領遼寧產業振興。自去年揭牌運行以來,人才隊伍建設初見成效,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搭建起設施先進的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完成科研體系組建并開始產出成果。
遼寧材料實驗室副主任 張勁松:組建了材料素化技術、鋼鐵再生技術、燃氫防護技術、材料智能技術、結構化材料技術和材料量子調控技術等6個顛覆性技術研究所,確立了各個研究所的建設目標、研究任務及53個具體研究方向。
遼寧遼河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建設,針對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基礎技術“卡脖子”問題,部署了5個研究方向,啟動了包含15個項目的6大自主科研項目群,完成了科研體系布局。
遼寧遼河實驗室副主任 曾鵬:實驗室正在積極謀劃創建世界上首套由新裝備、新網絡、新系統構成的未來工業互聯網試驗設施,支撐實驗室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驗證,建成后將向全球開放。
遼寧濱海實驗室積極部署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和引進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創新性地提出設立聯合基金類項目,旨在吸引、引進一批符合遼寧重點產業發展的國內外先進技術落地遼寧。
遼寧濱海實驗室副主任 黃延強:召開科技成果對接活動50余場,推動科技成果在遼落地29項,合同總金額3.5億元,其中推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項目落地大連,合同金額1.16億元,為遼寧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貢獻力量。
遼寧黃海實驗室立足國家和遼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高端裝備制造的亟需,開展國際前沿基礎科學研究、“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截至目前,實驗室已入駐23個科研團隊,人員規模124人,其中院士3人、國家級人才28人。
遼寧黃海實驗室副主任 劉巍:實驗室聯合頭部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確定了4個重點攻關項目以及9個深化培育項目,并成立高端數控機床、高端軸承和智能制造及智能裝備3個聯合研發中心,吸引社會投資超1億元。
來源:本臺新聞中心
記者/叢力 吳田予
監制/李瑩
審核/于黎黎
主編/英楠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