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歷時5個月的首屆中科院“先導杯”并行計算應用大獎賽在北京迎來收官之戰。來自北京大學的“榴蓮牛奶”戰隊攬獲基礎算法賽道三個賽題的特等獎,成為全場最大贏家。
并行計算,是指同時使用多種計算資源解決計算問題的過程,是提高計算機系統計算速度和處理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隨著“摩爾定律”面臨終結,通用處理器固有的低效率和縮放比定律,使其較難實現顯著的性能改進,并行計算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本屆大獎賽由中國科學院主辦,中科院計算科學應用研究中心、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共同承辦,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協辦,中科曙光等單位戰略支持。開賽以來吸引了全國200多個重點高校、科研機構、知名企業的601名選手、近500支戰隊參賽,取得的成果遠超預期。
據統計,本屆“先導杯”并行計算應用大獎賽共產出了近百項創新應用的移植、優化成果,涉及生命科學、材料模擬、計算化學、物理、天文、氣象、海洋、石油、地質等二十幾個領域的交叉應用,豐富了應用生態,同時算法的優化大幅提升了計算性能,提高了并行效率和運算精度。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表示,此次大賽產出的成果遠超預期,孵化出眾多優秀的軟件及應用,切實推動一批基礎軟件及重要應用領域的突破和創新。
比如,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參賽戰隊提交了采用自主研發的顆粒兩相流直接數值模擬軟件PFlows,其擁有大規模計算能力,可對十億以上的網格加百萬以上的顆粒系統進行計算。在世界領先的曙光先進計算平臺的助力下,該軟件取得了國家版權局的軟件著作權登記,是目前該領域最先進的幾款軟件之一,可廣泛用于能源、化工、水利、醫藥、生物、環境等眾多領域。
一支來自蘭州大學的參賽戰隊提交的應用項目,通過一款自主研發軟件“MolAICal”,使用國產先進計算平臺提出了一種應用設計方案,顯示了并行計算可以縮短抗新冠病毒(COVID-19)藥物的研制周期,其成果已被國際生物信息學頂級期刊《生物信息學簡報》接收。
大獎賽專家咨詢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通過視頻致辭指出,并行計算不是陽春白雪,而是計算機從業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好的算法可大幅提高計算效率,甚至帶動一個產業,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從事并行計算的科研和技術攻關。
大獎賽評審委員會主席、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遲學斌表示,目前,我國在并行計算的硬件發展方面已經達到世界領先行列,但在這些并行計算系統的應用及軟件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中科院“先導杯”并行計算應用大獎賽的舉辦非常必要,將為我國并行計算軟件與應用研發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據了解,第二屆中科院“先導杯”并行計算應用大獎賽將于明年舉辦,希望通過大獎賽的持續舉辦,凝聚起產業界、學術界、大規模并行計算用戶等各方力量,讓更多交叉學科人才嶄露頭角,共同為中國先進計算技術產業補齊應用短板。
關鍵詞: 計算應用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