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據外媒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發現了可能導致反復發作的、非傳染性的、只影響兒童的發燒和生瘡的原因。
1987年,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12名兒童出現的一種綜合征(PFAPA綜合征),其特征是反復發熱、潰瘍疼痛、喉嚨痛和淋巴結發炎。這種情況從1歲到5歲的幼年開始。
NHGRI的醫學博士卡爾帕納·曼蒂拉姆(Kalpana Manthiram)說:“PFAPA綜合征是常見的周期性發熱,許多兒童每個月都會發作,持續3到5天。”
雖然PFAPA綜合征已成為西方國家兒童最常見的復發性發熱綜合征,但診斷和治療方法基本上仍處于原始和不足狀態。研究人員一直認為答案可能在于基因組學,在排除了該綜合征是由單個基因突變引起的可能性后,他們考慮了多個基因參與的可能性。
2012年至2015年,曼蒂拉姆博士在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的臨床研究期間發現,PFAPA綜合征許多病例都是家族性的。與沒有患扁桃體病的人的親屬相比,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經常有扁桃體發炎和潰瘍癥狀。
為了研究哪些基因與這種疾病有關,曼蒂拉姆博士和她的團隊在PFAPA綜合征和其他兩種炎癥性疾病的癥狀上尋找共同點:引起血管炎癥的貝赫切特綜合征和潰瘍瘡。
通過對比歐美和土耳其血統的患者與美國普通人群,研究了已知與這些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是否也存在于PFAPA綜合征患者中。他們對6個與貝赫切特綜合征和潰瘍病密切相關的基因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
最強的關聯是基因IL12A,它編碼免疫系統使用的炎癥相關蛋白。IL12A蛋白對免疫系統起到警報作用,通過激活各種白細胞來促進炎癥反應。其他與免疫系統相關的基因也在患者中表達增加,如STAT4、IL10和CCR1-CCR3。
由于PFAPA綜合征、貝赫切特綜合征和潰瘍病之間的基因組相似性,研究人員建議將其命名為貝赫切特綜合征譜疾病。在嚴重程度上,潰瘍屬于輕度,貝赫切特綜合征位于重度,而PFAPA綜合征屬于中度。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譜疾病在臨床上很重要,因為許多病人可能有三種疾病共有的癥狀,這可能使醫生很難分離出他們的具體情況。但如果將它們統一為貝赫切特綜合征譜疾病,我們希望通過已知可有效減少炎癥分子(例如IL12)的藥物,帶來新的治療方案,以減少患者的痛苦。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