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穿紙尿褲會導致O型腿,這是很多新手媽媽或者家里老人都會擔心的問題,之所以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大人對孩子成長過程的不了解所致,如果我們了解了孩子身體的發展規律,就不會問這么不專業的問題了。
新生兒穿紙尿褲會導致O型腿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需要知道這幾個真相。
真相一、2歲前的孩子都是O型腿
十月懷胎的過程,媽媽的子宮會從一個雞蛋變成一個西瓜,即使子宮的空間不斷在加,但是對于寶寶來說,這所“房子”依然還是太小了,所以在孕晚期,胎兒會自主地把兩條腿盤起來。孩子的腿不能完全伸直。所以剛剛出生的寶寶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的雙腿呈O型彎曲狀。
劃重點:這個O型腿是天生的,并且在孩子2歲以前,會一直呈現出O型腿的姿勢。
真相二、O型腿對新生兒是一種保護
父母要知道O型腿本身對于新生兒其實是一種保護。因為寶寶的大腿腿窩處是十分的淺,大腿根部是嵌入式的,當嬰兒呈O型腿姿勢的時候,大腿根部剛好可以嵌入在腿窩處,一旦孩子的腿部被強行拉直,因為腿窩處非常淺,很容易出現腿根部滑出。
小嬰兒不并不會說話,等到孩子長大,這種脫臼就會造成孩子長短腿。
劃重點:O型腿是先天且必須的,這是孩子自身的一種天然保護,強行拉直反而會傷害到孩子的成長。
什么樣的行為容易導致嬰兒O型腿
O型腿是嬰兒天生的一種自我保護,但是并不是說后天孩子就不會出現O型腿。父母不當的行為同樣會導致寶寶出現O型腿。
坐太久學步車
學步車并不適合嬰兒學習走路,因為坐著走路和站著走路的發力姿勢不一樣,當孩子坐在車上的時候,都是腳尖著地,所以長時間的坐在學步車上,就會導致嬰兒從大腿根部開始向外彎曲。身邊一個朋友的孩子就是因為坐的過早、過久的學步車,在孩子一對多的時候做了腿部矯正。
嬰兒腿部過早的發力
孩子學走路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走路的過早,或者姿勢不正確都會造成嬰兒變O型腿。
比如不到半歲的孩子總是喜歡站立,或者踮著腳尖總是在大人腿上跳躍,這樣雖然讓孩子很開心,但是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并不利。過早發力影響嬰兒腿部發育,而腳尖著地證明發力方式不對。
學步期的寶寶同樣需要額外注意,孩子走路或者站立的過程中,必須是雙腳著地,而不是腳尖著地。
缺少維生素D
缺鈣同樣會導致寶寶出現O型腿。嬰兒是佝僂病的高危人群,3-18個月是佝僂病的高發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嬰兒缺少維生素D。導致的體內鈣磷代謝紊亂。
缺少維生素D的原因:
如果孕期孕婦體內補充的維生素D不足,就會導致胎兒出生后缺少維生素D;日照不足。維生素D只能通過陽光照射后再皮膚表面合成,如果長時間照射不足或者沒有及時補充維生素ad,就會導致嬰兒體內維生素D不足;生長過快或者營養不良。前段時間的新聞把蛋白粉當成奶粉賣,導致嬰兒營養不良,很多寶寶都是佝僂病。這些營養不良就是因為嬰兒攝入的營養不夠導致的。
紙尿褲不會導致O型腿
所以說紙尿褲并不會導致嬰兒O型腿,因為嬰兒的腿天生就是O型,和穿紙尿褲無關。
但是父母要記住,當孩子會走路以后一定要及時給寶寶更換成拉拉褲。拉拉褲的設計更符合學步期的孩子。
因為嬰兒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腿部又呈青蛙腿,紙尿褲并不影響寶寶的活動。相反等到孩子走路之后,腿部發力的時候會逐漸變直,此時穿拉拉像小內褲一樣,更適合孩子走路、活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