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chuàng)
優(yōu)質(zhì)紀錄片,我們看過不少。
(相關資料圖)
今日要說的這一部,卻以細小到易被忽視的切口,延展歷史的厚重——
香氣。
彌存某種神秘莫測的屬性。
既可寄托先賢哀思,也能封貯佳人遺恨。
東海揚塵,時代早已數(shù)度輪轉(zhuǎn)。
但。
有些人出現(xiàn),注定百世流芳;
有些故事的收尾,也總有余韻綿長。
知識類節(jié)目《老沈一說》,由沈永鵬擔任主講,曾在豆瓣拿下9.4分。
這次紀錄片面世,依舊由他做旁白解讀。
借由五味香料,牽系五位古人的命運與選擇。
豆瓣9.2,B站9.8,也屬于老沈的基本操作。
內(nèi)容熱度不高,脫離俗世般,沉淀出古典之美。
每段經(jīng)歷敘述,也都是字斟句酌之后的珍貴表達。
幀幀畫面,句句文案,凝結(jié)著古人思慮與創(chuàng)作者匠心,把持著歷史兩端遙相呼應。
十點君追平,真切感受:我們需要這樣的紀錄片。
雨霖鈴,聞名于宋代柳永詞作,卻少有人知曉,它與唐明皇的淵源。
古籍《明皇雜錄》中提到: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因而,借此詞牌命名首集,正嵌合著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的繾綣愛戀,終以悲劇收場。
七幕戲。
標題字數(shù)遞增,摞成一首忽略平仄的單寶塔詩:
墳
禮物
雨淋鈴
我的帽子
斷腸的琵琶
馬嵬驛的香囊
此恨綿綿無絕期
第一幕,荒冢幽暗。
親手縊殺楊貴妃的高力士,正待為其改葬。
墳塋內(nèi)腐朽破爛,仿佛從不曾保藏楊貴妃“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好姿容。
眼前,只有她那貼身安放的香囊,依然如初。
懷緬故人,高力士焚著楊貴妃生前最鐘愛的香。
而作為貫穿本集的線索,這種源自瑞龍腦的香氣,曾在半月之前出現(xiàn)在賀懷智的舊帽之上。
此人御前撫琴,有意提起馥郁留存的往事。
但,他的目的不止于此,更要撕開李隆基的瘡疤。
送荔枝的丈夫,敗給意氣尚存的君王。
楊玉環(huán)瀕死前依舊堅信,舍棄自己,是李隆基無可奈何的割愛之舉。
冥冥之中,瑞龍腦香映照了她的悲劇結(jié)局。
婆利國的酷熱之地,生長參天樹植,內(nèi)里孕育如冰片般漫溢寒涼氣息的瑞龍腦香。
借以熏燃,還原冷香。
如同楊貴妃半生榮華、終被皇權(quán)誤,陷落最綿延的恩寵,也體會最深徹的炎涼。
第一集,篇幅不算太短。
哪怕是回憶,楊貴妃也不曾露面。
可是,無論雨打檐鈴、琵琶弦斷,還是瑞龍腦飄香時分,她一直都在。
幽冷的房間,舊香陣陣襲來。
李隆基懷抱被子,碎碎嗔怪:
冷得讓人心寒。
影視劇中,關照楊貴妃一生的不少,既有秘史,也有傳奇。
但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卻多以詞賦正名。
熒屏作品寥寥,談及貼臉人選,萬茜時常被提名。
如果說,上圖可展現(xiàn)李清照秉承家學的閨秀一面。
那么,下面這一張則更能凸顯、她再嫁張汝舟之后心灰意冷,擊鼓報官的決絕。
剛巧,第二集如夢令的開端,恰能銜接這份孤勇。
李清照,生就一副文人風骨,不甘為一樁失敗的婚姻委曲求全。
她擺出寧為玉碎的姿態(tài),遠超當下時代對女性的認知與理解。
但誰也不會想到,如今讓李清照急于擺脫的張汝舟,只在數(shù)月之前,仍算一位良配。
國破家亡,李清照身患沉疴,投奔弟弟李迒。
幸好,還有兩個念想,為她提著一口氣:
替已故前夫趙明誠補寫《金石錄》;
幫自己提煉一款冷照清香。
彼時的張汝舟,尚有官務在身,卻對李清照噓寒問暖,投其所好。
表面看來,是敬仰易安居士“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剛直豪邁。
實際上,則為滿足自己在人前炫耀,娶得一代才女佳人的虛榮。
張汝舟的憨直體貼,婚后全部消失。
取而代之,他無法彌補自己與李清照在思想與學識上的巨大鴻溝。
只能為此惱怒,甚至拳腳相向。
李清照拒絕屈從一段失衡的關系,鄭重提出和離。
但張汝舟不愿放棄她這塊光耀門楣的金字招牌,這才與之走到對簿公堂一步。
李清照狀告張汝舟冒舉入官,因得人妻身份,必將坐法株連。
想要破解,不難。
只要換一人揭發(fā)匿罪,自己便可全身而退。
但,如她這般以梅自喻的女子,投身雪白,不甘沾染一絲污糟。
以妻告夫,哪怕要坐兩年大獄,也認。
宋時多有文人調(diào)制梅香,卻苦于工藝限制,無法進一步濃縮。
而李清照心心念念的冷照清香,因為脫離梅花本體束縛,反倒能勾描出其精魂。
或許,是因為她與梅太像。
躋身苦寒,不改君子品格。
只可惜,年年歲歲花相似,看花人的心境早已歷經(jīng)幾番寥落——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前兩集,擷取女性人物做主體,一死一生。
無論是魂斷馬嵬坡的楊玉環(huán),還是流徙兩浙的李清照,個體經(jīng)歷總關聯(lián)著家國命運。
從第三集開始,鏡頭陡轉(zhuǎn),少了幾分凄愴。
蘇軾借以海南儋州沉香凝結(jié)的磨難,向君王諫言。
樹木自用療傷的樹脂,經(jīng)久醇厚,化作沉香,卻讓香農(nóng)一步步飲鴆止渴。
如同苦于征兵的黎民,被迫自殘,才能擁有守護病弱家人的托辭。
黃庭堅炮制甲香,徐徐道出考究章法。
嵌扣著元祐黨人和元豐黨人爭論變法一事。
無所謂粉身碎骨,只為心中大義。
映照歷史的紀錄片,似乎總帶有某種傳奇色彩。
難得的是,這里選取款款香料,也有不為人知的過去。
瑞龍腦香,體驗過冰與火的拉扯。
梅香,包含著抽離本體的超然。
沉香,隱藏起彌合傷口的疼痛。
甲香,完整了由臭變香的過程,也體現(xiàn)出兩極事物相互轉(zhuǎn)化的辯證思想。
時而置頂?shù)淖⑨專察o淡入淡出。
為當事人的一句話、一個選擇提供依據(jù)。
如果故事本身成謎,旁白的敘述,或少不了某種帶有個人猜測的主觀。
但落在鏡頭中,哪怕是點點光影、一聲嘆息,也都有了意義。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通篇看來,內(nèi)容側(cè)重在人,但主創(chuàng)對香料的琢磨并不含糊。
加以科學工具輔助,那些只在過往劇作中充當點綴的名香,此刻有了顏色。
世事更迭,惟香如故。
香,是傳情媒介,也是歌詠載體。
人說氣節(jié)、韻味、精神、魂靈。
大抵,與香同宗同源。
肉身縱然衰老腐朽,但馨香百代,馥郁永存。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