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成品醬料,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
愛不必多說,當之無愧的下廚利器。
去腥、解膩、上色 、 調味、增香,一條龍服務 ,就算是廚房小白,也能借助醬料,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相關資料圖)
恨,則是難以消耗。
不少朋友都跟我反饋過,去旅游在當地買了醬料,回來無從下手,一直放到過期。
還有因為某道菜,買了新醬料,用了一兩次,就再也不會打開了。
作為廚娘,自然見不得這種浪費。
干脆給大家策劃一個特別欄目—— 醬料空瓶記 ,幫助你們變著花地,吃完冰箱醬料。
第一期,就用我們潮汕人最愛的 沙茶醬 給你們舉例。
這里也提醒大家,成品醬料不要貪多,一般家里有個3款不同風味的就差不多了,不然容易造成浪費。
沙茶醬是什么
沙茶醬的原型,是東南亞的烤肉醬(satay),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沙嗲。
因為潮汕話中的“茶”,發音與“嗲”相近,被音譯為沙茶醬。
沙茶醬跟隨人們的腳步,傳到 廣東潮汕、福建、臺灣 等地,并根據當地口味,改良出了多種沙茶醬。
但不管哪個派系,都是以 花生為基底 ,在此基礎上進行演變。
從風味來說,沙茶醬大體可分為3個流派: 印尼派、潮汕派、閩南派 。
1
印尼派
口味特點:甜辣交織,花生味重
原版沙嗲醬 辛辣刺激 ,東南亞各地區人民,也對其進行了改良。
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沙嗲醬偏甜,常規吃法還是用來搭配烤肉串,也會搭配沙拉、米粉食用。
泰國的沙茶醬里會加椰奶、咖喱,一般搭配烤雞肉串,或是炒肉。
越南的沙爹醬偏辣,可搭配烤肉、沙拉,清爽不膩。
2
潮汕派
口味特點:鮮香濃郁,微甜微辣
潮汕沙茶醬辣度則較低,風味更柔和,咸、甜、辣、鮮平衡得比較好。
運用上也更為廣泛,在潮汕,萬物皆可沙茶。
煮面條、炒牛肉、烤肉、火鍋蘸料...基本每餐都能用上。
3
閩南派
口味特點:咸香馥郁,海鮮味濃
面朝大海的閩南人民,將魚干、蝦米融入到沙茶醬中,突出海鮮味。
閩南地區吃沙茶醬,集中在泉州、漳州、廈門等離潮汕較近的地方,主要用來煮沙茶面、炒海鮮。
沙茶醬怎么吃
不少朋友都跟我說,去潮汕每次都買沙茶醬,回來就只會蘸牛肉火鍋。
但其實,它對各路食材的包容度高得驚人, 主食、肉類、蔬菜 ,都能跟它搭一塊兒,制造出不同的味蕾高潮。
1.蘸料
牛肉和牛肉丸本身的鮮味很突出,跟醇香馥郁的沙茶醬是絕配。
當然也不局限牛肉,吃任意一種火鍋時,你都可以在蘸碟中加入沙茶,提鮮、提味很加分。
2.腌肉
沙茶醬滋味濃郁、復合,兼具咸、甜、鮮、辣, 足以擔起調味大梁 ;
又自帶很強的 滲透力 ,拿來腌肉,既能 去腥增香 ,還能 讓肉質更滑嫩 。
這道 沙茶焗雞 ,是我的得意之作。
提前用沙茶腌好的雞肉,和姜蔥一起入鍋,煎香后燜3分鐘即可, 從開鍋到上桌,僅需8分鐘。
雞皮焦黃微脆,雞肉鮮嫩油亮,沙茶的香氣滲入每一寸肌理,吃完一盤,只后悔做少了!
牛肉/豬肉切成薄片,用沙茶醬+淀粉+姜蔥+鹽腌好,后續送去 蒸、煮、炒、烤 ,都是好吃的。
要是加把粉絲一起煮,米飯都不用蒸了,吃著鮮嫩又爽滑。
香噴噴的肉菜主食一鍋端,這不就有了嘛~
想吃蒸菜呢,就在底下墊些腐竹、菌菇,增香解膩,豐富口感。
若想吃炒的,最經典的當然是 濕炒芥藍牛肉 。
牛肉鮮嫩多汁,芥藍清甜爽脆,芡汁吸收了二者的精華,滑潤鮮香。
因此,潮汕人很喜歡把它作為澆頭,搭配米面食用。
3.炒菜
沙茶醬跟素菜也很搭,沙茶質地綿密,裹上脆嫩的素菜,口感對比非常有趣。
做法很簡單,蔬菜在鍋里翻炒一會,加入沙茶醬炒勻即可,不好熟的菜則要加水燜一會, 全程連鹽都不用加 。
食材也特別百搭, 蠶豆、四季豆、豇豆、芹菜、彩椒、空心菜、菠菜 ......做出來都是好吃的。
喜歡吃小海鮮的朋友,也可以用沙茶醬來做。
比如這一道 沙茶炒花蛤 ,沙茶和鮮汁充分混合,均勻地掛在花蛤上。
先嗦一口,鮮甜微辣的醬汁先行攻占味蕾,接著咻一下,吸入一口緊實彈嫩的肉肉,肥美多汁,好吃慘了!
這個調味方式,同樣適用于 鮮蝦、蟶子、花螺 等。
4.燜煮
做燉菜時,加一勺沙茶醬進去,慢慢煨煮入味,是家常又勾魂的吃法。
素凈的豆腐,裹上淀粉、蛋液后下鍋煎香,表面布滿溝壑狀的褶皺,吸汁力UPUPUPUP!
趁熱入口,豆腐皮酥香柔韌,內里嫩得一抿即化,裹挾著濃郁的蛋香,連帶著湯汁澆在米飯上, 挑食小孩也能連吃三碗 。
沙茶排骨,也是很經典的吃法。
食材僅4樣, 無需加鹽 ,焯過水的排骨,和沙茶醬、姜蒜一起燉煮至水分收干。
排骨吸飽了沙茶的醬香,咸香濃郁,還能享受嗦骨頭的快感,下飯也是一把好手。
5.配主食
不想煮菜,就用沙茶醬炒個飯、拌個面,方便好吃,還能清冰箱庫存。
豬肉和蔬菜切一切,擓一勺沙茶醬加進去,鍋鏟翻騰,讓每一粒米飯都裹上沙茶,吃著香濃而不膩。
沙茶撈干粿,是潮汕孩子最愛的主食之一。
簡單調個拌面醬: 2勺沙茶醬+1勺芝麻醬+2勺生抽+1/2勺白糖 ,一攪即成。
再燙點粿條或面條、肉片和青菜,就能開吃了。
一手扶碗,一手拿筷子,從底部抄起、翻拌,重復幾次,直到每一根粿條都裹上醬色。
趁熱撈一筷子進嘴,粿條彈、沙茶香、肉片嫩、青菜爽,呼哧呼哧,吃得滿嘴香!
再來一碗清鮮落胃的豬雜湯收尾,只能用“舒服”來形容這一餐~
若是喜歡吃湯面,我強烈推薦這碗沙茶面。
湯頭還是以沙茶醬為主,加入牛奶,制造處高湯的醇厚口感,再燙些堿水面和小料,碼好就能上桌。
需要注意的是,沙茶面要用 牛頭牌沙茶醬 來還原地道的閩南味。
沙茶醬怎么買
彩蛋時間,現在市面上的沙茶醬牌子還蠻多,盲買容易踩雷。
我買了4款口碑比較好的沙茶醬,自己試了試,并附上味型、質地描述,希望能對你們有幫助~
01.皇牌沙茶王
產地:廣東汕頭
規格&價格:200g/瓶,9.8元
試吃感受:
【咸度】 ★★☆☆☆
【甜度】 ★★★☆☆
【辣度】 ★☆☆☆☆
在潮汕孩子心里,皇牌沙茶王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
這個牌子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一直是潮汕主婦的首選,也在游子的舌尖上扎了根。
它的配料是今天這4款中最豐富的,因此 風味也最復合 。
膏體是4款中 最濃稠 的,還能嚼到細碎的花生粒。
風味上,魚和蝦的鮮味打頭陣,花生和芝麻的醇香墊后,微微的辣意撩撥著味蕾,香味在嘴里濃得化不開。
第一次嘗試沙茶醬的朋友,直接買皇牌,準沒錯!
前文提到的做法,除了沙茶面,皇牌都能勝任~
02.迎春樓
產地:廣東汕頭
規格&價格:200g/瓶,8.8元
試吃感受:
【咸度】 ★★★☆☆
【甜度】 ★★☆☆☆
【辣度】 ★★☆☆☆
同樣產自汕頭的迎春樓沙茶醬,配料要比皇牌稍微簡單點,海鮮味明顯弱了一截。 (皇牌用的是海蝦+扁魚,迎春樓只用了蝦仁)
膏體的濃稠程度僅次于皇牌,入口后,花生和芝麻的香味占了上風,甜度和辣度比較均衡。
和皇牌一樣,迎春樓也適用于沙茶面以外的其他做法。
03.芒果牌
產地:福建漳州
規格&價格:170g/瓶,9.8元
試吃感受:
【咸度】 ★★☆☆☆
【甜度】 ★★☆☆☆
【辣度】 ★★☆☆☆
芒果牌是福建地區吃得比較多的沙茶醬之一。
配料表里有腌漬辣椒,所以聞起來會有一點發酵后的甜香。
*有食品添加劑,介意的朋友慎拍
膏體非常細膩,幾乎沒有顆粒感。
入口后,甜味很突出,香味層次感不及皇牌和迎春樓,咽下后,辣意才慢慢浮上來, 適合喜歡甜辣口的朋友 。
芒果牌沙茶醬,比較適合做蘸料、炒蔬菜、拌面等沙茶醬用量較少的做法。
04.牛頭牌
產地:臺灣省
規格&價格:127g/瓶,13元-21.8元不等
試吃感受:
【咸度】 ★☆☆☆☆
【甜度】 ☆☆☆☆☆
【辣度】 ☆☆☆☆☆
沙茶醬從潮汕傳到臺灣地區后,根據當地口味進行了改良。
大豆油排在配料表第一位,所以油分較大。
而且牛頭牌去掉了花生,并在此基礎上,加入 魚干、小蝦米和姜蔥蒜 , 海鮮干貨的鮮味很濃郁 。
在口感上,牛頭牌的膏體有點粗糙,沙沙的,鋪在舌面上,顆粒感明顯。
吃起來咸鮮十足, 適合不喜歡甜辣口的朋友 。
*喜歡這種風味的朋友建議買大瓶的,劃算很多
除了是沙茶面的官方CP,牛頭牌 用來炒海鮮也很加分 。
雙重鮮味疊加,在熱力烘托下,姜蔥蒜和胡椒的香味也被放大,美味自此達到頂峰。
好了,醬料空瓶記的第一期就到這里啦。
如果你們喜歡這種推文形式,歡迎來給我 點贊+在看+收藏+轉發 。
有什么想看的醬料吃法,也請多多留言,我盡快安排~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