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使用銀飾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在當時就出現了具有裝飾作用的銀制品。到唐代,銀器的使用率達到了巔峰,銀飾如發釵、手鐲、耳環等,可謂是眼花繚亂。
特別是手鐲,成為了當時的女性們幾乎人手一件的裝飾品,直到現在也廣受女性朋友們的喜歡。
(資料圖)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認為銀制品可以吸附體內的毒素,只有身體有問題的人,手鐲才會變黑。那事實真的如此嗎?
長期佩戴“銀手鐲”,能吸出體內的毒素?
相信大家在古裝劇中,都看見過這樣的場景:在皇帝用膳之前,太監會拿出一根銀針插進食物里探一探,如果銀針沒有發生顏色變化,那就可以把御膳呈給皇上食用;如果插入的銀針變黑了,那就表示食物有劇毒。
因此人們把變黑的銀器當作是遇毒的反應。
然而理論上從化學方面來講,銀遇到硫會發生反應,所以才會導致銀變黑,也就是說這些有毒的食物當中含有硫元素,接觸到硫元素之后,銀針才會發黑,如果有其他別的毒素的話是無法測出來的。
銀手鐲只是一種由銀制品制作而成的普通飾品,佩戴后并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銀手鐲中的成分也不會通過皮膚進入到體內,所以不能排出體內毒素。
體內毒素需要依靠肝臟以及腎臟代謝,然后經過尿液或者汗液、糞便排出體外,可以通過多喝水的方式增加體內新陳代謝,從而促使體內毒素排出。
“銀針試毒”靠譜嗎?
其實銀針試毒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現代人掌握了更先進的礦石提煉技術,砒霜的純度是非常高的,硫化物要么被全部清除了,要么只有非常小的含量,沒有了硫化物的砒霜,在用銀針去試毒,它就不會變黑,從而讓毒失效。
此外,銀針試毒也是局限性的,有時還會判斷失誤,畢竟銀針試毒的原理就是與硫發生化學反應而變黑。只要是有硫存在的物質,那么銀針就會變黑。
為什么銀飾品會越戴越黑?其中緣由到底是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在帶銀子做的飾品時間長了會發現,銀飾品越戴越黑。銀飾品之所以會越戴越黑,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1、純銀的飾品長期在空氣下容易被氧化
金屬物質長久放置在空氣中都會存在氧化的問題,只是被氧化的速度快慢不同。而銀又是一種特別容易氧化的金屬物質,如果經常佩戴純銀飾品容易變黑。
銀的化學性質相對較活潑,且純度越高越容易氧化。
2、出汗比較多
此外,由于個體差異,出汗多或汗液中硫含量比較高的人,尤其在夏天,天氣熱身上難免會出汗,銀手鐲接觸到汗水之后,銀和硫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化銀,這也會導致銀手鐲變黑。
洗澡時沐浴露或洗發水與銀飾品產生反應,也容易導致其變黑。
3、內分泌
每個人的內分泌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汗液當中呈酸性,這樣就會造成手鐲容易變黑,如果油脂旺盛的人經常佩戴銀手鐲,不會發黑。
4、與化學品接觸
在日常生活中,香水、化妝品、洗衣粉、硫磺皂等化學品也對銀有著一定的腐蝕作用,會在銀手鐲表面形成一層硫化銀膜,開始表現為一些細小的斑點,之后擴散成片。
形成人們所說的銀垢或銀霉,影響到銀首飾的表面光澤,人們通常誤以為是掉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適當對銀手鐲進行保養、養護。
如何保養銀飾品?
如果不佩戴時,要將銀飾放到密封的塑料袋里,將其與外界空氣隔離,避免發生氧化變黑。
如果銀飾變黑了,可以用擦銀布擦拭,也可以放到可樂中浸泡一段時間后,用牙刷刷洗,或是用牙膏或洗銀水來清洗,在刷洗過程中不要太過用力。
佩戴銀飾時不要經常用手撫摸,甚至用力刮蹭白銀飾品表面,以免損傷銀飾表面的電鍍保護層,損傷銀飾并加快它的氧化速度。
每次佩戴后可用棉布或面紙輕拭表面,清除水漬和污垢,然后收藏于密封袋中,避免與空氣接觸。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