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過敏體質遇到氣味的刺激,出現打噴嚏流清鼻涕,離開過敏環境以后就好了,跟健康人一樣,如果再吸入異味,又打噴嚏流清鼻涕,這是鼻子的一種過敏性的炎癥。如果出現過敏性鼻炎要及時去醫院就醫,尋求醫生的幫助。
怎樣防治過敏性鼻炎?
哮喘與過敏性(變應性)鼻炎的關系密切,因此作為哮喘治療原則之一,必須同時進行治療。對于過敏性鼻炎來說,治療原則為:
(1)脫離與致敏原接觸:為首選的治療方法。致敏原一旦確定則應盡量避免與其接觸。經過較長時間的隔離,患者對該致敏原的敏感性可能降低或消失,從而達到減敏目的。這段時間因人或過敏原而異,但主要是因人而異,通常需要半年或數年,個別患者需要終身避免接觸過敏原。
(2)脫敏治療:近年來對哮喘和變應性疾病患者的脫敏治療有新的認識,過敏原的純度和抗原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仍然是變應性疾病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過敏原浸液的制備必須標準化,并應注意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嚴格執行操作規范。
(3)藥物治療
1)抗組胺藥:目前多主張用第二代H1抗組胺藥,如特非那丁、阿斯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及阿伐斯汀等。第二代抗組胺藥具有不良反應小、起效快、作用時間長的優點。大多數藥物在治療劑量時沒有鎮靜的作用。
2)非激素類抗炎藥:色甘酸鈉和奈多羅米鈉是臨床上較常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非激素類抗炎藥物。色甘酸鈉噴霧吸入,有預防過敏性鼻炎的作用,宜在發作季節前1~2周使用,但對急性發作期無效。酮替芬對預防哮喘發作,減輕鼻炎癥狀有一定效果,但該藥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長期服用可引起肥胖。
3)糖皮質激素:局部用激素與其受體具有高親和力,是治療過敏性和非過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藥物。鼻內常用的制劑為二丙酸倍氯米松、丁地去炎松、氟替卡松等。規則地預防性使用鼻內激素可以減少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打噴嚏、鼻塞、流涕、鼻癢等癥狀。特別是季節性和經年性過敏性鼻炎患者。單純的過敏性鼻炎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
4)鼻黏膜血管收縮劑:主要是α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目前多用偽麻黃堿。
5)抗膽堿藥物:可以減少鼻分泌物的產生,但對鼻塞、鼻癢及打噴嚏等癥狀無效。
6)抗白三烯藥物:目前常用的口服制劑有孟魯司特鈉(順爾寧)和扎魯司特(安可來)。
(4)階梯式治療方案:過敏性鼻炎的癥狀輕重不一,鼻腔內激素的過度使用可能導致鼻中隔穿孔,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主編的“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的影響”的國際指導文獻推薦實施階梯式治療方案:①輕度間歇性鼻炎:口服H1抗組胺藥;②中、重度間歇性鼻炎:鼻內噴射丙酸倍氯米松,每日300~400微克,治療1周后,加用H1抗組胺藥和(或)口服糖皮質激素;③輕度持續性鼻炎:口服H1抗組胺藥,或鼻內噴射丙酸倍氯米松,每日100~200微克;④中、重度持續性鼻炎:鼻內噴射丙酸倍氯米松,每日300~400微克,癥狀嚴重者,可加用口服H1抗組胺藥和(或)短期口服激素。方案中的丙酸倍氯米松可酌情用等效應的其他鼻腔用糖皮質激素代替(表15,表16),如氟替卡松(輔舒良)、布地奈德(雷諾考特)。
(5)同步治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患者往往合并鼻竇炎,在臨床上,40%~75%的哮喘患者伴發慢性鼻竇炎,而約35%的慢性鼻竇炎患者有哮喘的證據。哮喘和慢性鼻竇炎并存的患者,其哮喘通常不易控制,成為難治性哮喘的一種類型。因此,在哮喘治療的同時,應積極治療慢性鼻竇炎。
(6)慢性鼻炎或鼻息肉患者如何改善呼吸:有這些慢性鼻病的患者通常感覺經鼻吸氣有困難,而經口呼吸感覺非常好。這時可酌情經口呼吸,但應注意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應堅持長而慢地呼氣,將肺部的氣體盡可能呼出,同時讓肩部和軀體盡可能放松。肺排出的滯留氣體越多,自然吸氣時吸入的新鮮空氣和氧氣就越多。
關鍵詞: 什么是過敏性鼻炎 怎樣防治過敏性鼻炎 脫敏治療 藥物治療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