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精神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辦、省委財經辦)主任沈悅介紹,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中安排部署了“十二大行動”,這是先行區建設的具體舉措和關鍵抓手。
發布會上,沈悅依次介紹了“十二大行動”。
一是流域綜合治理行動。流域安全是先行區建設的前提保障。必須劃分流域,明確治理單元,以流域綜合治理明確并守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糧食和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底線,確保江河安瀾、社會安寧、人民安康。
【資料圖】
二是平安建設行動。推進平安建設,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堅決維護政治安全,保障經濟安全運行,加強社會風險防范,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
三是科創能級提升行動。高水平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作為科教大省,必須以湖北所能服務國家所需,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以“用”為引領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四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行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先行區建設的基礎和支撐。通過搭建質量高韌性強的供應鏈平臺,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優勢產業,加快形成若干個具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干產業和世界級產業集群。
五是三大都市圈建設行動。三大都市圈是先行區建設的主戰場。建設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襄陽都市圈、宜荊荊都市圈,通過增強中心城市和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形成三大都市圈引領的城鎮化格局和區域經濟布局,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輻射引領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
六是強縣工程行動。強縣工程是先行區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積極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體系,統籌縣城、鄉鎮、村莊的公共服務體系,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建設美好農村人居環境。
七是綠色低碳發展行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先行區建設的內在要求。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促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鞏固我省“四屏一山、三江一平原”的總體生態格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
八是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行動。共建共治共享是先行區建設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要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為目標,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九是完整內需體系培育行動。擴大內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消費提質擴容,精準擴大有效投資,謀劃實施一批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切實打通堵點,暢通經濟循環,不斷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十是綜合交通體系升級行動。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是先行區建設的先手棋。必須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引導樞紐城市功能協調發展,建設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宜荊荊和襄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依托重要機場、鐵路場站、核心港區,高質量建設一批現代化樞紐港站,構建“人物資信”四流融合、“鐵水公空”四網互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十一是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建設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是先行區建設的重要依托。必須進一步完善供應鏈物流設施布局,發展多式聯運體系,構筑通關、市場信息、跨境物流、海外倉配、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跨境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建設高效率低成本的現代物流體系。
十二是新一輪改革開放行動。改革開放是先行區建設的強大動力。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特別是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廖志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