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消息指和碩旗下的昌碩工廠正在搬遷,預計將全數搬遷至印度,這是蘋果代工廠之中又一家跟隨蘋果的腳步轉移至印度,那么印度制造真的靠譜么?
蘋果推動代工廠向印度轉移似乎已是堅定不移,它最先推動緯創遠赴印度設廠,緯創也顯示出決心,在決定向印度轉移之后,緯創將上海的工廠打包出售給了立訊精密,相比起富士康、和碩等仍然保留中國大陸的部分工廠,無疑凸顯出緯創的堅決。
在緯創之后,富士康在2019年也遠赴印度設廠,至今富士康在印度已擁有多家工廠,其中最大的一家工廠已擁有1.7萬名工人,富士康計劃將該印度工廠的員工在未來三年再增加至7萬人,以響應蘋果增加印度制造比例的要求。
(資料圖)
富士康不僅自己向印度轉移,它還在力推產業鏈跟隨向印度轉移,例如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就在印度設立了電源適配器工廠,工廠已擁有10條生產線,在富士康的推動下,印度已出現一些產業鏈企業。
和碩則是蘋果推動的最后一家向印度轉移的代工廠,去年就已傳出蘋果要求和碩也在印度設立工廠,如今上海昌碩傳出大舉搬遷,這家擁有8萬名員工的工廠可能就此關閉,剩余的業務據稱將轉移至昆山的世碩,這意味著和碩并未完全舍棄在中國大陸的工廠。
富士康和和碩的選擇或許能說明這些代工廠對于赴印設廠的憂慮,短時間內印度制造無法完全替代中國制造,這方面其實富士康深有體會。
富士康其實很早就已在印度設立工廠,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宣稱將在印度投資50億美元建設工廠,然而此后富士康在印度設廠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直到2017年與小米在印度合資設廠才邁出重要一步,然后再到2019年在印度設廠為蘋果代工。
富士康在印度發展這么多年始終難以與中國制造相比,在于印度的文化相當復雜,印度各地的語音不統一,文化多樣,印度人的文盲比例較高等,都導致富士康在印度很難找到足夠的員工,這也是富士康在印度最大工廠發展3年仍然只有1.7萬人的重要原因,對比之下鄭州富士康僅2年時間就擁有30萬名員工。
近期緯創在印度的工廠據稱已被印度四大財團之一的塔塔看上,之前媒體的報道是指塔塔與緯創合資,然而近期報道的消息卻是指塔塔要求緯創賣出大部分股份,這就不是合資了,而是塔塔吞并緯創的工廠,這恐怕更是讓富士康、緯創、和碩等存有疑慮。
再有這么多年來,外資在印度投資屢屢遭受挫折,包括早年的諾基亞因為稅務問題而決絕關閉在印度的所有業務,美國的谷歌、亞馬遜在印度被罰款,再到近期小米在印度被沒收大筆資金,以及懸而未決的OPPO、vivo在印度的稅務問題,都讓這些代工廠赴印設廠頗為擔憂。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富士康、和碩雖然響應蘋果的要求赴印設廠,但是它們仍然保留中國大陸的部分工廠,并且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工廠還將繼續存在,這可以認為是它們在為自己留后路,畢竟印度設廠的風險太高,變數太大,而對于蘋果來說同樣如此,如果印度制造最終無法替代中國制造,iPhone的生產將仍然需要依賴中國制造。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