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時間2023年5月24日20:56,搭載“進步MS-23”貨運飛船的“聯盟2.1a”運載火箭,將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船將采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上行,于5月25日00:20對接于國際空間站“搜尋號”小型研究模塊(Poisk),整個上行過程將耗時3小時24分鐘。
“進步MS-23”貨運飛船將是2023年俄羅斯發射的第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北京時間2023年2月9日14:15,“進步MS-22”貨運飛船由“聯盟2.1a”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往國際空間站。在“進步MS-23”飛船之后,“進步MS-24”飛船將于8月23日發射前往國際空間站,如此一來本年度前8個月“進步號”貨運飛船的發射密度達到約1艘/2.5月。
2021年和2022年,俄羅斯每年均發射了3艘“進步號”貨運飛船,發射頻率為1艘/4個月,而世界現役其它貨運飛船平均發射頻率為1艘/6個月,“進步號”飛船則高出50%,原因是什么?
中型貨船運力有限。“進步MS”系列貨運飛船采用3艙構型,由貨艙、補給燃料艙和儀器-服務艙構成,長7.2米,底部最大直徑2.72米,太陽翼展開翼展為10.6米,發射質量約7.3噸,可上行約2.6噸貨物,運載系數約36%。飛船可在軌駐留180天,返回再入時可下行1.6噸空間站廢棄物。
除了“進步MS”貨運飛船,世界現役貨運飛船還有中國的“天舟”、美國的“龍”和“天鵝座”,“天鵝座”飛船最大上行運力為3.81噸,“龍”貨運飛船最大上行運力為6噸,“天舟”飛船最大上行運力達到7.4噸,“進步MS”飛船是其中運力最小的一型,運力更小則每年多跑一趟。
負責國際空間站軌道抬升。雖然國際空間站運行在距地表400余千米的軌道高度上,但是這個高度依然存在著稀薄的大氣,對于高速運行的空間站形成明顯的阻力,這將促使空間站以約100米/天的速度下降,要維持軌道高度就需要進行軌道抬升,目前能夠承擔這項工作的只有俄羅斯“進步MS”飛船。由于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超過400噸的航天器組合體,為其抬升軌道需要消耗大量推進劑,這就使得“進步MS”需要為該項工作上行足夠的推進劑,自然也就占用了有限的上行運力。
“進步號”貨運飛船是目前世界服役時間最長的貨運飛船,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好用還不貴”,但是其運載效率明顯偏低,且不可復用。目前,世界飛船的發展趨勢是客貨兩用、可復用,其中客貨兩用其實在“進步號”早已實現,其基本結構與“聯盟MS”飛船通用,而可復用和更高的運載效率就要交給下一代飛船來實現了。
作者:大白高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