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是脆皮。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發射圓滿成功。
又三名航天員,開始新的征程。
這次,注定是特殊的一次。
因為這三人中,有四上太空的“老人”。
也有一位“特殊”的新鮮血液。
他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航天員。
是第一位戴眼鏡的航天員。
是中國首位非軍人航天員。
是中國空間站首位載荷專家。
他31歲成為博導,發表了近20篇SCI……
他就是來自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36歲教授桂海潮。
而在你感嘆他牛掰的履歷時,他的家世背景也隨之曝光。
在這個滿屏推崇、羨慕精英教育的時代。
他的故事給無數迷茫的普通人,一個堅定的答案。
誰說“寒門難出貴子”?
誰說努力沒有用?
他出生在云南保山市施甸縣。
這里是一個只有不到30多萬人的小縣城,2020年才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他的家所在的姚關鎮,距離縣城還有20公里。
這里,是比大多數地方都偏遠的小城。
這里的人,基本世世代代都靠種地為生。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無法提供優渥的人脈資源。
但他們知道:讀書,能改變命運。
他們努力的供養,而他也從沒讓人失望。
上大學前,他一直在縣里求學。
這里沒有頂級的教育資源,他也不是天才。
他只是從小,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早上,第一個去教室,晚上,最晚回到宿舍。
別人玩鬧時,他在背書,熄燈了,打著手電也要在被窩學習。
在大多數孩子熱衷玩樂的時代,他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
或許最初,他只是覺得“他應該好好讀書”。
但當2003年,楊利偉飛上太空。
那是第一次,懵懂的他真正想明白“他是為了什么,才要好好讀書”。
2005年,施甸縣高考理科第一名的他,第一志愿,填了北航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他原本可以選擇更好的學校,但他比任何人都堅定地走向自己的夢想:航天。
面朝夢想,整個人都會充滿沖勁。
大學時,他總是第一個到實驗室,最晚離開,幾乎每天泡在圖書館。
他花了9年拿到了博士學位。
3年時間,赴國外從事博士后研究。
那幾年,他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近20篇SCI學術論文。
他的同學,遍布世界。
而31歲的他,選擇了回母校,任博士生導師。
24年求學生涯,讓他從偏遠農村走到了行業頂尖。
在大多數人的迷茫時期,因為有了夢想,他每一步都走的清晰、堅定。
2020年,他從250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4名預備載荷專家之一。
而他也是唯一一位來自高校的載荷專家。
為了能成功在太空科研,他接受了最嚴苛的體能和技能訓練。
8倍重力加速度;72小時睡眠剝奪;野外生存……兩年多的時間,8大類、200余項科目,他都扛了下來。
這不僅需要硬實力,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支撐。
這是一個航天員的曾經。
你以為的金手指背后,藏著的是無數個日夜,他咬著牙的堅持。
你以為的開掛背后,是他將夢想拆解,一步一步,一點點實現。
現如今他擁有的一切,都來源他的努力和執行力。
20年前,楊利偉點亮了他的人生。
而20年后,在這個高考即將到來的日子,我不知道他會給多少學子注入勇氣?
他的故事再一次的告訴了所有人:小鎮做題家不是貶義。
所謂的上升通道被斬斷,所謂的寒門難出貴子,都是喪氣的謊言。
讀書,永遠是這世上普通人唯一能自控的機會。
而真正能成就一個人的,永遠是他的堅持與韌性。
2
不知為何,他的故事讓我想起了那篇曾刷爆全網的論文致謝。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篇論文放到你的面前。”
他的文字是平淡的,卻讓那二十二載的艱辛,振聾發聵。
出生在四川貧困山區的他,12歲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對他不管不顧。
17歲父親死了、婆婆走了、就連一直陪伴他們的老狗也沒了。
后來,啟蒙老師離世,照顧他的師母離世。
自此,家只剩下一座座墳。
窮,讓他更早的為生活發愁。
他只能白天上課,晚上去抓黃鱔、釣魚,養豬,才能維持生活。
窮,帶來的是尊嚴上的羞辱。
破舊的衣衫、滿身的泥濘、赤裸的雙腳、被催繳的學費.....他的經歷,每一個都足以壓垮一個人的人生。
他比任何人都有理由放棄,他比任何人都有理由抱怨。
但是,他也比任何人都有韌性。
苦難永遠壓不倒一個有韌性的人,因為他們總能絕地求生。
沒錢就想辦法賺,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
成長于貧瘠生活中的人,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只有讀好書,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因為他的堅持,他遇到了好心人的資助。
他考入中科院,一路讀到博士。
花了22年,他終于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苦盡甘來,他只剩從容,心懷感恩。
他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很多人。
有“感謝貧窮”的王心儀。
有“背母上學”的劉秀祥。
有“寒門狀元”龐眾望。
讓我們感動的,不是他們的成績,而是強者從不抱怨環境。
讓我們記住的,是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讀書和努力的力量。
有人說,他們應該感謝貧窮的“激勵”。
可我覺得他們真正該感謝的其實是“自己”。
感謝自己沒有被苦難壓倒。
感謝自己沒有被貧窮禁錮。
感謝自己始終還相信,靠自己,靠讀書還能改變命運。
3
為什么要寫他們的故事?
因為當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讀書無用。
小鎮做題家,曾一度成為嘲諷的對象。
他們說:你憑什么覺得你的努力能超越別人三代人的積累?
他們說:讀書有什么用,還不如工人賺得多。
他們說:你努力了那么久,還是趕不上人家的起點。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躺平,選擇喪氣。
充滿憤懣、叫喊不公,但又無能為力。
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迷茫和頹廢,不是能力和機遇的落后。
而是心態的破防。
狄更斯說過一句話:“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能夠讓我們戰勝消極情緒的,就是培養心理韌性。
你會發現,那些逆天改命的人,都是心理韌性極其強大的人。
第一是抗挫力:能從迅速從逆境、失敗中恢復常態。
第二是堅毅力:無論怎么碾壓,都要向著長期目標,堅持不移地走下去。
第三是反脆弱力:接受無常,接受動蕩,但始終保持著情緒穩定。
人生無常。
他們可能無數次走到瀕臨崩潰的邊緣,無數次遭遇打擊和“虧待”。
但即使拿著最少最可憐的籌碼,也清楚的相信,一切努力都會有意義。
4
我時常在想,為什么他們的故事總是可以給人勇氣?
或許不是因為太慘,也不是因為勵志。
而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我們看過貧瘠家庭的孩子逆天改命,也見過一夜暴富的富二代快速返貧。
曾經大眾總用外在條件來審判一個人能不能成功。
但后來才明白, 精神富足,心懷韌勁,才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品質。
只有精神富足的人,才有底氣去坦然面對所有的苦難和不公。
只有心懷韌性的人,才能應對起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希望未來,不要去打擊小鎮做題家的積極性。
也不要去小看小鎮做題家的理想和努力。
起點差距、家族累積……這是改變不了的現實。
但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最可怕的不是命運不公,而是一個人只會抱怨命運不公。
真正的圈子固化,不是存在差距,而是讓一個人相信“努力無用”。
事實上,我們有很多競爭者。
但唯一的競爭者只有自己。
我相信努力總會有回報。
我相信堅持總會有變化。
不破不立,才能重生。
所以停止抱怨,停止消沉。
野草,可能出身差,但沒有什么能阻止他們長大。
-END-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現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成長,不斷精進。
部分資料來源:
中國青年報:《桂海潮事跡激勵家鄉學子:只要努力學習,是可以遨游太空的》
環球網:《高中同學講述學霸桂海潮:勤奮專注是他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