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燃油性能車好像熱度挺高的,諸如領克03++、傳祺影豹R等中國力量固然值得歌頌,但這位選手也很強。
▲ 將會引入的是此圖中期改款后的版本,這次試駕的是改款前的版本,性能方面沒有差異它是現代伊蘭特N。N即是現代旗下的高性能車系列,就好比寶馬的M Power、奔馳的AMG。其實我們早就已經介紹過現代的N了,有多早?大家可以戳這個鏈接去看看日期, 傳送門:《現代汽車的陽謀:通過N系列為韓系車建立信仰》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伊蘭特N這款車,時間來到2023年,現代終于終于確認會將N系列引入中國市場,第一款車型就是伊蘭特N,大概會在今年十月份正式上市。
我對性能車無感了嗎?
自打那個喜歡汽車的少年能夠獨立自主地通過網絡、雜志去了解這個精彩的汽車世界開始,性能車就已經成為了他腦海里最深遠的向往。當然,他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那么幸福,只需要花上十幾萬,就能擁有一輛性能已經很不錯的性能車。
他只是剛拿到駕照之后,在路上遇到稀有的性能車,比如STi、EVO的時候,會掄起手邊那5速手動變速箱,催逼著弱小的1.6L自然吸氣發動機,去追趕那些性能車的腳步。他甚至嘲笑過一個在綠燈起步時不慎熄火的福克斯ST車主,認為那技術不配開性能車,真是白瞎了那性能車。
28歲那年,他把自己的車從2.5L的阿特茲換成了280馬力的Giulia,盡管兩車截然不同,但都屬于是帶有一點運動屬性的家用買菜車。盡管這些年他也試過一些性能車,比如AMG A 35什么的,但試過之后他總覺得自己好像已經過了買性能車的年紀,性能車雖好,可邦邦硬的懸架、嗡嗡響的排氣,著實不太舒適。
所以他還是覺得Giulia最適合自己,有不錯的功底,又保留了舒適性,極致而不極端。有了Giulia之后,同時又邁向中年,他對性能車的向往進一步減退了。
直到這一天,他在賽道里狂刷了幾十圈的伊蘭特N。
我累了,它卻說再來再來
伊蘭特N到底是什么樣的魔鬼機器?我十分震撼,又充滿疑惑。
頭鐵的現代請了幾位頭鐵的教練,每位教練帶著一隊車,在賽道上放開了跑。之所以說現代頭鐵,是因為試駕流程的安排相當高強度,連續在賽道上以很快的節奏駕駛近兩個小時,對人是考驗,對車也是考驗。當然了,并不是一人一車,而是兩人一車,總共分為四個stint (看F1的朋友們理解這個單詞絕對無難度) ,每人負責兩個stint。而停車換人的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幾乎就不存在給車散熱的時間,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人停車不停。
而說教練頭鐵,是因為他帶隊的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雖然未至于像跑排位賽那樣100%全力跑,但這種長時間快節奏倒是有那么點耐力賽的味道。我們這些業余車手 (姑且算是吧) ,跑的圈數多了之后,難免會出現注意力下降的情況,但他依然保持快節奏。后來我問他:“你帶得那么快,真的信任我們的駕駛技術嗎?”他說:“是你們在我后視鏡里給我的信心。”
我又補充了一句:“但這車也真的很出色。”他說:“對,有這樣的車,我們的底氣也更足。”
說了這么多,好像還沒正式講車的表現。其實已經講到了,伊蘭特N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在賽道里,長時間、快節奏地跑,除了輪胎之外沒有任何衰減。這最厲害的一點其實是所有一切的基礎。
2.0T發動機有280馬力,跟我的Giulia一樣多,390Nm的扭矩比我還略少10Nm,但應用在體型、體重都差不多的車型上,兩者的加速能力差不太多。然而這已經是兩款車僅有的相似點了。
發動機一旁的變速箱,伊蘭特N采用了現代集團自研的8速雙離合,先說結論,這具8DCT的素質極高,如何高?用自動模式就能讓你心服口服,升擋時機如你所料,換擋動作鏗鏘有力,降擋補油極其到位。方向盤上還有個紅色的NGS按鈕,按了之后,動力系統會有20秒的高能時間,馬力+10,換擋動作更鏗鏘,升擋的瞬間前輪還會帶一點打滑,不過每次用完它需要40秒的間隔才能再次啟用。
正當你以為這就已經很絕,完全不需要手動模式的時候,你再去用它的手動模式,你會再次被震撼:服從度這么高的自動變速箱到底是怎么造怎么調的?哪怕降擋后會有一點點“爆轉”,它依然非常堅決地,降!當你沒有下達升擋指令的時候,即便轉速到了極限,它都不會有一絲動搖,任憑轉速在紅線范圍里叭叭叭叭叭。
然后是電控磨片式限滑差速器E-LSD,它對車輛動態表現起到了關鍵作用,過彎時會把更多的動力放在外側車輪,作為大馬力前驅車,它讓整個車的動態變得非常豐富,它會帶動整個車身,讓屁股略帶一點扭動來獲得更好的攻彎角度。
當然,底盤的調校也極其協調,它不是那種沒有側傾的硬,但每一次的重心轉移,車身姿態都非常穩健,包括連續彎里的左右變向,以及加速剎車等,車身是帶著一點浮動的,但幅度以及變化的頻率都很恰當。
更難得的是,當你把懸架的模式調到最軟,他的濾振質感也是在線的,雖然我沒有同場對比,但我認為它的濾振會比AMG A35好,這一點深得我心。
再來說排氣,伊蘭特N的排氣簡直是太炸了,它也有幾個模式,最炸的模式聲音很大,很狂野,而且放炮聲很密集。但是,當你放在最弱的模式時,它又不像那些性能車那樣嗡得你頭疼。
如果你非要讓我這個Giulia車主挑一點毛病,那我會覺得轉向可以再犀利一些。其實伊蘭特N的轉向手感沒什么問題,只是它還可以再靈敏一些。其實我對這車已經不能用滿意來形容了,是它震撼了我。它很狂野,又很完善、穩定,它用了很多厲害的技術,讓我這業余車手在賽道里都能像個正經的車手一樣。
開著伊蘭特N在賽道上跑,有點像玩游戲,你可以隨心所欲地玩,而且不用擔心過熱。但這一切又非常真實,所有的感官體驗都是真實的。
在2023年遇到這樣一輛車
我可能很久都忘不了這輛伊蘭特N,深入激試之后我甚至有想要買一輛的沖動,因為它真的太出色了。以及,現在是2023年。
2023年,我猜大多數人買車的時候都會想一想是不是要買一輛電動車,雖然最終買的未必是,但電動車的滲透率確實在逐步提升,深圳上個月的燃油車指標競價已經供過于求,這說明了一些問題。
我沒有說電動車不好,事實上,電動車對于大多數的大多數用車場景而言,體驗都是更好的,我也不是沒想過買一輛電動車,而且電動車的出現也讓加速能力變得不值錢了。
只是,當我開到這樣的一款性能車,我還是會驚嘆。有些東西,它取代不了,它就是取代不了。伊蘭特N來得有點晚,但來得又正是時候,我覺得喜歡性能車的人都不應錯過這輛佳作,從現代工作人員的口吻來看,伊蘭特N正式上市的價格不會太貴。
但浪潮襲來,現代N部門也需要琢磨電動性能車了,他們說他們也很茫然,電動車沒有聲浪沒有振動,而且相對大一些的車身重量也會導致車輛在彎道中的性能不如燃油性能車,以及電動車在長時間高強度運行的情況下,也容易產生過熱衰減的問題。
這種茫然竟然給了我一種感動,他們確實是一群懂車,懂開車,懂性能車的人。很顯然,那些搞數碼的人是不會懂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