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摩財經
【資料圖】
自2019年起,公募基金進入上行周期,基金規模迎來跨越式增長,行業龍頭逐漸邁入千億規模。明星基金經理也扎堆出現,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隨著A股整體回調和板塊調整,明星基金經理逐漸走下神壇,收益和在管規模無法與昔日相提并論。
相比之下,更為"神秘"的私募基金逐漸吸引投資者的興趣。雖然,私募基金投資門檻較高,且投資收益容易"大開大合",但不少公募大佬章秀奇、楊東、任澤松、劉明月"由公奔私",仍可以從側面證明,私募基金似乎走下了"迷霧重重"的神壇,正在引起投資者新的興趣。
玩心跳的私募
私募基金業績表現往往與其在管基金經理的風格密切相關。
以前"公募一哥"任澤松為例,其操盤的私募基金一直走著大開大合的路線。私募排排網顯示,2022年,任澤松業績幾乎處于同行底部,全年凈值跌幅超過50個點,經歷了凈值曲線的腰斬。2023年,任澤松親自操盤的"集元-祥瑞1號"徹底翻身,連續經歷幾波大漲,到4月28日時年內漲幅達到48.14%,此后雖然有所回調,但在6月16日年內漲幅再度沖到44.8%,顯著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
不過,"集元-祥瑞1號"很快又進入回撤期,到6月21日年內漲幅為15.64%。以此計算,"集元-祥瑞1號"在五天之內回撤幅度達到29.16%。
"集元-祥瑞1號"或者說任澤松的產品往往"練的就是心跳"。2023年4月,"集元-祥瑞1號"在4月7日達到階段高點后,14天之內回撤14.51%;此后又在一周之內迅速回調31.06%。
一般來說,私募代銷渠道會統計基金經理單周凈值排名,任澤松的單周業績基本不會"平庸",不是處于第一梯隊,就是處于尾部行列。
從過往經歷來看,任澤松更偏愛"押注式"投資。這種投資風格好處是可以帶來短期凈值的快速拉升,用業績說服投資者。但缺點也非常明顯,一旦押注失敗,短期內巨虧無法避免,回報率很難有所保證。
公募老將奔私
任澤松原本是名公募老將。
現年39歲的任澤松,在投資履歷的前半場幾乎一直順風順水。2011年,經過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和北京源樂晟資管歷練后,任澤松進入中郵創業基金,從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一路做起。
2012年,任澤松接任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后者2013年就以80.38%的收益率摘得當年偏股型基金桂冠,時年僅29歲的任澤松一戰成名。2013年至2015年,任澤松一直保持高收益水準,在2015年A股大盤不振的情況下,依然收獲了106.41%的高收益,一度被業內稱為"公募一哥"。
不過,任澤松管理的基金個人風格明顯,偏愛創業板和小盤股。2014年、2015年,任澤松均把投資重點放在了創業板,而且持股集中度高。這也導致任澤松后來連續踩雷樂視網、爾康藥業等公司。
2018年,任澤松由公奔私,收購了集元資管,并親自操盤其中的核心產品,一心發展私募事業。
轉行私募之后,任澤松仍是公認的敢于"押注"的選手。由于私募基金一般不會透露重倉股,但根據任澤松近兩年的業績表現,市場普遍認為其近期下注了AI賽道。
據公開報道,任澤松年初主要持倉在光伏、新能源車、半導體、生物醫藥。今年二月AI市場情緒火爆,任澤松才開始對其另眼相看。按照任澤松團隊的說法:"整個產業趨勢非常迅速地向前演繹,我們也改變了一開始的看法,意識到可能人工智能并非主題炒作,而是一件會引起深遠影響的事情。" 六月上旬,集元資管還向持有人表示,稱TMT板塊短期調整并不動搖我們對于AI板塊的堅定信心。
老板"挑擔子"的集元資管
集元資管成立于2014年2月,目前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集元資管由任澤松持股95%,另外兩名基金經理武曉香和朱彥頔分別持股3%和2%。
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集元資管目前共有15名員工,其中有12人有基金從業資格。
任澤松離開中郵、重新取得基金從業資格之前,在集元資管投研部擔任總經理和投研總監;2018年10月起,在集元資管擔任法人代表、總經理及執行董事。2021年4月起,任澤松還兼任集元資管風控總監。
集元資管目前主要"挑擔子"的還是老板任澤松。私募排排網顯示,目前集元資管處于運營中的私募基金共有28只,其中有8只都由任澤松擔任基金經理。其中,"集元-祥瑞1號"在其任期內收益達到134.637%。
值得一提的是,集元資管2020年9月才加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且屬于觀察會員。一般來說,私募管理人入會后,會成為觀察會員,滿足一定條件才可轉化為普通會員。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求"最近一年在協會備案的基金規模在20億元以上,或者備案的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在3億元以上"。不過,任澤松接管集元資管五年,后者規模始終未能突破20億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