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歌手李玟因抑郁癥去世的消息持續發酵。由此,“她那么愛笑,為什么還會得抑郁癥?”的唉嘆聲也隨之布滿社交媒體,公眾再一次展開了對抑郁癥的關注和思考。
(資料圖)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癥,在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但這種全球健康危機仍在被忽視。其中,對抑郁癥的不理解依舊是影響抑郁癥的預防、診斷、治療的重要問題,普通人對其的錯誤認知依然非常常見。
那么,抑郁癥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它的診斷和治療是怎樣的?
是疾病,要治療
在輿論當前對于李玟的討論中,充滿了錯愕的情緒。背后原因也包含了大眾對于抑郁癥的長期漠視。但是,抑郁癥群體是真實存在的。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抑郁癥患者高達億。而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估算,國內抑郁癥患者將近5000萬。
7月6日,嘉會醫療精神科醫生董楓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大眾對抑郁癥存在認識不全,一方面,大眾并沒意識到抑郁癥可以是一種疾病,它遠遠超出“近期心境不好”。如果這種“心境”持續不好,或者不斷加重。它可能就是一種精神疾病,應盡早尋求治療。因為,嚴重的抑郁癥可能伴有自殺念頭。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另一方面,大眾也沒有意識到,抑郁癥是可以治療的,也是需要治療的,患者應當及時找精神專科醫生處理,“如果出現心境不好持續兩周以上,應盡早尋求幫助。如果認為生活沒有意義或正在思考尋短見,建議根據病情的嚴重和緊急程度,決定是否立即帶其前往醫院就診,撥打120,或是掛急診以保障病人的安全”,董楓表示。
此外,董楓介紹,抑郁癥這一疾病成因復雜,分型較多,所涉及的學術假說也非常多,疾病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同時,抑郁癥治療周期也相對較久,“中重度的抑郁癥一般是需要藥物治療的,且藥物治療不會立即起效,多數情況需要在6-8周以后見顯著效果,一般來說,兩三個月之后癥狀會有明顯緩解,因此治療過程中要關注患者的安全問題”。
事實上,抑郁癥的學術名稱為“抑郁障礙”。它是有一系列的臨床評估和診斷分類標準的。
據中華醫學會主編的《抑郁障礙防治指南》,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為抑郁發作。而抑郁發作的判定標準至少需要出現五項癥狀,其一就是心境低落。也就是,大眾理解的心情不好、情緒不佳。這一心境低落的程度可以是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除了心境低落,抑郁發作的標準還有出現下述四項癥狀。它們可能包括: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性欲減退。
這也意味著,抑郁發作要滿足“五種癥狀”這一條件。同時,癥狀的程度要參考“嚴重標準”,并滿足“病程標準”。在《抑郁障礙防治指南》種,將“嚴重標準”表述為“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而病程標準是指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需要至少持續兩周。
此外,在輕度、中度、重度抑郁發作表述中,對社會功能的表述存在程度差異。例如,輕度是“患者通常為癥狀困擾,繼續進行日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動有一定困難,但患者的社會功能大概不會不起作用”,中度是“患者繼續進行工作、社交或家務活動有相當困難”。
同時,抑郁發作的診斷還有排除標準,即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
值得一提的是,董楓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介紹,患者來院問診后,醫生給予的詢問是相當細致的。例如,如果患者表述睡眠不好,提問就會包括:具體的上床時間、入睡時間、是否有反復醒來、醒來幾次、醒來后還能否睡著、要多長時間能睡著、一周內的平均睡眠長度、一周有幾次睡不著等等。這其實均體現了抑郁發作有一個科學診斷的過程,也是要建議患者尋求專業幫助的原因,它有助于促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狀態,從而及早干預并獲得幫助。
除了疾病診斷,抑郁癥的發病原因也是關注焦點,它能夠幫助臨床進一步理解疾病并尋找相應的治療方案。不過,在此問題上,影響因素眾多。
據嘉會醫療精神科心理咨詢師趙武聰介紹,抑郁癥的發病誘因繁多,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等。其中,生理因素還包括了遺傳因素,神經傳導遞質的紊亂,如血清素、多巴胺等,激素變化,如甲狀腺問題、月經周期等等。心理因素包括長期的精神壓力、情緒問題、自卑感、對未來的擔憂、自我否定、悲觀思維等。社會因素包括工作壓力、學業壓力、財務困難、人際關系問題、孤獨感等。
同時,趙武聰表示,某些突發的生活事件可能成為抑郁癥的誘因,如失業、離婚、親人去世、重大損失、創傷經歷等。并且,患有慢性疾病或面臨嚴重健康問題的人可能更容易患抑郁癥。因為疾病的身體不適和長期對健康的擔憂可能會導致情緒低落。
二代藥物依舊是主流
對于任何一種疾病而言,其治療方式一直是關注重點。而和其他疾病對比,作為精神疾病的抑郁癥,其治療愈加復雜。
《柳葉刀》曾在2022年發表《柳葉刀-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郁癥重大報告:對抑郁癥采取聯合行動的時候到了》。該報告指出,抑郁癥已經是全世界范圍內導致可避免的痛苦和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抑郁癥治療的方式是多樣的,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電痙攣治療。這三種療法中,無論哪一種療法,都已經擁有相當長期的使用經驗。
在藥物方面,按照其出現的時間順序,抑郁癥藥物大致可分為三代。
第一代抗抑郁藥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代表藥物有苯乙肼、異卡波肼、安非他明和司來吉林。
簡單理解,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影響腦細胞間通信的化學信使(也稱“神經遞質”)來緩解抑郁癥。也就是,單胺氧化酶是一種分解大腦中神經遞質的酶。而常見的神經遞質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它們有助于調節各種生理和心理功能,包括情緒。所以,當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藥物阻斷這種酶時,大腦中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會升高,由此被認為可以改善情緒并緩解抑郁癥。
而由于單胺氧化酶缺乏特異性,即其也影響大腦和消化系統中的其他神經遞質,所以會產生副作用。此外,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還有延遲起效的問題。目前,作為最早研發的抗抑郁藥,此類產品目前已被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的抗抑郁藥替代。
隨后,在“單胺假說”的基礎上,選擇性5-羥色胺轉運子(SERT)抑制劑代表藥物氟西汀被開發。這款藥物在1987年一經上市就震撼了市場,曾出現年銷售額超100億美元的成績,至今都是臨床一線抗抑郁藥物。
同時,氟西汀也代表了第二代抗抑郁藥。這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它們共同的理論基礎是通過抑制5-羥色胺轉運子(SERT)和去甲腎上腺素轉運子(NET)對突觸間隙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重吸收,升高突觸間隙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來發揮抗抑郁作用。
在這一代藥物中,除了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瑞波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都是類似藥物。
隨著社會對抑郁癥疾病的關注,目前也出現了抗抑郁新藥。不過,這類產品現階段尚未形成大規模的應用,且部分產品的作用機制存在爭議。在這些抗抑郁新藥中,艾氯胺酮是備受關注的產品。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將艾氯胺酮鼻腔噴霧劑用于難治性抑郁癥的標準療法。
今年4月20日,國家藥監局批準其鹽酸艾司氯胺酮鼻噴霧劑(Spravato)上市,用于與口服抗抑郁藥聯合,緩解伴有急性自殺意念或行為的成人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鹽酸艾司氯胺酮鼻噴霧劑是30多年來獲批的首個具有新作用機制的抗抑郁藥物。此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在治療抑郁方面的表現也在被探討。
除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也是抑郁癥治療的常用方式。而和大眾理解的“聊天”不同,心理治療實則包括更廣泛的意義。
臨床上,對于抑郁障礙患者可采用的心理治療的種類也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療、動力學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等。其中,行為治療常用的干預技術就包括要求患者堅持寫日記,每天記錄情感和活動情況,包括日常生活起居、想法、做了何事、見到何人等等。
另外,電痙攣療法(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也是用于抑郁癥治療的方法,它用于抑郁障礙的治療已有超60年的歷史。它又稱電休克治療(electric shock therapy),是以一定量的電流通過大腦,引起意識喪失和痙攣發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
需要說明的是,電痙攣治療的適應癥是針對嚴重抑郁的患者,包括有強烈自傷、自殺企圖及行為者等。它具有嚴格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且同時具有完整的實施方案以及并發癥處理等一系列配套流程。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