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總工會‘匠造幸福之城’系列報道”
石敏敏:鉆研細菌30多年的“老頑童”(主題)
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阿莫西林、青霉素、頭孢等抗生素類藥物曾經是“神藥”,但隨著細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強,抗生素也逐漸走下“神壇”。而在福建福州,有這樣一位制藥“老頑童”,主攻無耐藥性、副作用小的“超級抗生素”藥物研究。
他就是麗珠集團福州福興醫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石敏敏,近日他獲評2023年福州工匠。他研發的萬古霉素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突破“超級抗生素”進口壟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昨日,記者采訪了他。
八年磨一劍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作為抗生素家族中的“最后一道防線”,萬古霉素臨床應用十分廣泛,一般用來治療嚴重感染。長期以來,萬古霉素因生產技術門檻高、培育過程復雜,產業化生產難度高,相關技術和市場被國外公司壟斷。
讓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生產萬古霉素,讓普通百姓用得起、用得上這種超級抗生素,是石敏敏選擇醫藥研究的初衷。
石敏敏說,一種名為放線菌的細菌經發酵、提取后,能得到萬古霉素。生產萬古霉素的關鍵技術就在于如何通過放線菌培育,讓其產生誘變,從而達到提取條件。
“我是一個與細菌打交道的人。”從1999年起,石敏敏在實驗室里反復試驗、鉆研摸索,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的特征和細微變化,用化學符號記錄著細菌的成長。
“細菌有時候像人一樣,會鬧小情緒,每天產生各種變化,需要精心呵護。”石敏敏說,新產品的研發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他經歷了8年的摸索和成百上千次的失敗,終于研發出鹽酸萬古霉素。
麗珠集團福州福興醫藥有限公司成為這項研究的最大受益者。在石敏敏的幫助下,公司成功解決了萬古霉素發酵單位低、雜質含量高、產品質量不合格等問題,轉型升級成為一家以原料藥出口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石敏敏。
精益求精創新助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福州福興醫藥有限公司,許多人都叫石敏敏“石伯伯”,由于他為人樂觀,心態年輕,大家也會叫他“老頑童”。
和微生物打了30多年交道,一走進實驗室,“老頑童”就變得異常認真。
“發酵罐里有數以萬億計的放線菌。”昨日,記者在石敏敏的帶領下走進福興醫藥發酵工程技術中心,只見十幾個大型細菌發酵罐正不停運轉。說話間,石敏敏熟練地打開顯微鏡,和一線技術人員聊起了細菌的特征變化。
“進口原料國產化,外地原料本土化。”這是在福興醫藥,石敏敏和科研人員常說的一句話。他說,不能因為萬古霉素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了,就停止對它的研究,創新永無止境,要做到精益求精。因此,石敏敏十分認可“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秉持著這樣的工匠精神,石敏敏帶領科研人員經過7年時間,在達托霉素的研究和產業化上取得了新突破。同時,實現了鹽酸萬古霉素原材料到產品的全產業國產化。
石敏敏堅持匠心筑夢,幫助福興醫藥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鹽酸萬古霉素國際市場占比50%、米爾貝肟國際市場占比80%、達托霉素國際市場占比60%、替考拉寧國際市場占比50%……
來源:福州晚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