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閱讀提示: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國家的建立,均發端于河南,它們構成了中國歷史的血脈筋骨,留下了豐富的文物資源。為賡續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河南省委宣傳部組織“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考古發現集中采訪活動,媒體、專家和學者走進考古遺跡、博物館和文物研究機構,一起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大河網訊 隋代麴慶夫妻合葬石棺床有多美?看看棺床上雕刻的圖案就知道了,圖案內容豐富,包括日常生活場景、宗教典故、瑞獸、神王、圣火壇、天宮伎樂等。8月10日,采訪團來到了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帶你看看各式各樣、姿態萬千的陶器和小瓷俑——這些你肯定沒見過,因為正在研究不對外開放哦!
先來說說這個麴慶墓,2020年4月8日,隋代麴慶夫妻合葬墓于安陽龍安區文明大道與鋼三路交叉口東南部在建的樾龍臺小區內發現,當年4月9日至5月20日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該墓為帶長斜坡墓道的單室磚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門、墓室、石棺床等組成。墓中出土的石棺床等文物砌筑、雕刻技術高超。
從墓志記載來看,墓主人麴慶為隴西北平人,祖為北魏時云州刺史,金城郡開國公軍,死于隋代開皇十年,葬于相州相縣靈泉鄉。夫人韓氏為昌黎夏城人,祖上曾為領民酋長,隋開皇十八年死于相縣平鄉淳風里,后遷葬于靈泉鄉。
麴慶墓的重大發現獲“2020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十大考古發現”。
除了麴慶墓,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還先后發掘了北宋韓琦家族墓地、湯陰羑河墓地、陶家營中商遺址,任家莊南地、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內黃河村、邵家棚、袁小屯、桑園、大坡西地、老六莊商代晚期遺址,八里莊裴李崗文化遺址等重要遺址,出土大量文物,為研究新石器時代以來安陽地區文化發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據。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有不同歷史時期可移動文物38000余件,時代縱貫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近8000年,是展現安陽地區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寶庫。尤以收藏殷墟外圍出土商代青銅器、晉代魯潛墓志、隋代麴慶墓出土石棺床、北宋韓琦家族墓園出土系列墓志、相州窯瓷器等重要珍貴文物著稱。
作為區域建筑遺產保護的專業機構,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參與修繕了包含古代木構建筑、石窟寺、古代橋梁等在內的10余處安陽古代建筑遺產。同時管理著向社會開放的天寧寺塔、韓王廟與晝錦堂、高閣寺、袁公林、郭樸祠、許三禮祠堂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安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莫韶華 王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