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8月16-18日,由中國詩歌學會和“中國研究與全球人文”研究計劃主辦、上海“文化工作坊”與中國“實驗詩”編輯部協(xié)辦的“中國當代詩歌優(yōu)秀詩人對話”活動在舟山舉行,王山、歐陽江河、燎原、傅元峰、楊慶祥、張定浩等十余位詩人和評論家參加活動。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山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涌現(xiàn)出一批極具辨識度的優(yōu)秀詩人,亟需研究者進行“去標簽性”的經(jīng)典化甄別與建構(gòu)。對話活動包括兩場主題研討,分別為“二十一世紀中國詩歌中的自然意識:李少君的詩學觀念與創(chuàng)作實踐”、“二十一世紀中國詩歌中的先鋒意識:朱濤的寫作與探索”。
首場對話由歐陽江河主持、傅元峰點評總結(jié),燎原、馬春光、陳丙杰、楊慶祥、大槍、陸地、朱濤、張定浩等依次發(fā)言。與會者結(jié)合《神降臨的小站》《抒懷》等詩歌文本,指出李少君詩歌中蘊含濃郁的自然意識,“自然”在其詩歌中是一種“存在論的自然”,彌漫著存在論的氣息;李少君融合道家和佛教的自然智慧,建構(gòu)了21世紀自然詩學的本土化路徑。與會者還就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中“自然意識”的流變、自然詩學的哲學意蘊以及當代詩歌中的“人文自然”等詩學話題進行深入的辨析。
第二場對話由燎原主持、楊慶祥點評總結(jié),歐陽江河、傅元峰、張定浩、馬春光、陳丙杰、大槍、陸地、厲敏、王山等依次發(fā)言。與會者認為,朱濤是一位具有先鋒意識的“強力詩人”,他的詩歌極具辨識度,在當代詩壇呈現(xiàn)為一種“例外狀態(tài)的寫作”。朱濤1990年代詩歌寫作的中斷,為他2008年以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集聚了豐沛的勢能,他詩歌中的死亡意識、荒誕想象和語言實驗,均體現(xiàn)出濃郁的先鋒意識。與會者還就“先鋒”的詩學特征、詩歌的“當代性”問題以及“對抗性”寫作的詩學價值等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李少君、朱濤分別闡明各自的詩學主張,李少君認為“詩歌是人類文明歷程的記錄”,“自然”是中國詩歌中淵源流深的詩學線索。朱濤認為詩歌寫作就是“與時間對抗”,詩人應該克服陳詞濫調(diào),在陌生化、戲劇化、寓言化的語言中展開與時間、虛無的搏斗。與會詩人學者認為,“自然意識”“先鋒意識”是21世紀中國詩歌的兩種重要維度,其關鍵在于建構(gòu)獨特的詩學觀念、創(chuàng)作具有較高辨識度的詩歌文本。
活動期間,與會詩人學者還進行了“佛教”與“海島”文化采風活動。
編輯:張永錦
二審:牛莉
終審:金石開、藍野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