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生丈量科學的尺度:共享納米科技的別樣魅力
你見過不需要供電的跳舞毯嗎?你知道會“認主”的智能鍵盤有多神奇嗎?開創壓電電子學和摩擦納米發電全新領域,多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被譽為“納米發電機之父”的王中林院士,借助專業科研知識給“未來團”打造一場奇幻之旅!本期節目王中林院士立足“不能讓先進技術閑置在‘象牙塔’里,一定要走出去,切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高大眾生活質量。”的科研追求,通過設置懸疑式科學謎題,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采用開放式對話模式,牽引“未來團”成員共同啟迪科學思維,讓大家在令人驚呼的納米黑科技里,感受微小次元里的獨特魔力,享受“科技變現”的實在福利。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研事業的核心應該是解決實際問題和服務百姓生活,因此科研成果既要能上書架子,也要能進貨架子!為此王中林力排眾議,堅定推動產業化:為幫助術后復健病人能夠足不出戶實時監測恢復數據,王中林院士將納米發電傳感器加入傳統康復支具,通過無數次室內試驗和真人測驗,最終研發出充分展現人文關懷的“智能康復支具”,還有避免停電導致停水的“自驅動智能水表”等新型納米產品,在不斷推動科研事業發展的同時,切切實實為百姓帶來諸多好處。學以致用,方謂大用,這是“大先生”們不變的初心。
用態度決定生命的價值:做經師治學,為人師育德
“大先生”的人生故事之所以能夠照亮無數人的前路,與他們在科研、在治學、在為人方面優質的品德密不可分,本期節目王中林院士娓娓道來自己科研道路上的傳奇經歷,借回憶里熾熱的赤子之心、濃厚的鉆研精神、義不容辭的為師品德,點燃“未來團”對科技的憧憬。在求學經歷里,王中林出身中國萬千普普通通小鎮中的一個,從最初為了考上大學而學習,到之后為了興趣和理想搞科研,他乘風破浪多年才成為如今卓有成就的納米能源領域奠基人;在學術研究上,他將“錯誤”和“失敗”視作前行的動力,最終通過解剖200個納米器件發明摩擦式納米發電機;而在為人師表方面,他說“人生像是馬拉松,而且是有多個岔路口,多次選擇機會的馬拉松,沒必要因為一次選擇而氣餒”,并且以自己數次被外國人質疑科研成果,最終依靠真實力“打臉”質疑者的人生經歷,鼓勵所有人應該時刻保持堅定和自信……從小鎮青年成長為國際知名院士,王中林還有哪些令人觸動的人生故事?既是納米研究學者又是培育人才的園丁,他的背后還有多少值得探索的獨家密碼?讓我們跟著《大先生》節目組的腳步一起走進他的人生。
“人才是第一資源”,越是面向廣泛大眾的科學類節目,越需要注重對晦澀難懂知識的趣味化,因此《大先生》將科學知識、科學精神與科學追求融入科學家鮮為人知的故事中,通過行走探訪的形式,勾動觀眾的情感共鳴體驗。然而除了知識的科普與傳授之外,更應該注重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就像王中林“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自我堅守,也像他“致廣大而盡精微,求進步而顧全局”的廣大格局!
生命,實際上就是一場自己同自己的賽跑,今日21:02鎖定北京衛視,讓我們一起去聽聽納米能源領域奠基人王中林院士的傳奇人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